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难点与创新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难点 | 第19页 |
·研究创新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构建现代个体优良心灵秩序问题的出场背景 | 第21-39页 |
·心灵秩序的应有之意 | 第21-23页 |
·历史进程中心灵秩序构建之逻辑开展 | 第23-27页 |
·古希腊时期安定人心之理性精神 | 第23-25页 |
·中世纪时期安顿人心之宗教信仰 | 第25-27页 |
·现代性背景下人心秩序的崩盘 | 第27-39页 |
·现代性的起源与价值导向 | 第27-29页 |
·现代社会秩序对人心的冲撞 | 第29-39页 |
第3章 现代个体心灵秩序的真实处境 | 第39-45页 |
·我们无处安放的心灵 | 第39-40页 |
·原子式个体沉睡的心灵 | 第40-41页 |
·抚慰浮、乱、躁的心灵 | 第41-45页 |
第4章 优良心灵秩序的建构何以可能 | 第45-55页 |
·文化演进逻辑中的中西智慧 | 第45-52页 |
·问道西方哲学智慧——价值秩序重构,还价值一片天地 | 第45-48页 |
·问道中国哲学智慧——修养性情陶冶人格之心性之学 | 第48-52页 |
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致思——公共实践中实现人之自由全面发展 | 第52-55页 |
第5章 优良心灵秩序——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逻辑归宿 | 第55-63页 |
·优良心灵秩序的表现 | 第55-58页 |
·德性的生存 | 第55-56页 |
·和谐的生存 | 第56-57页 |
·诗意的生存 | 第57-58页 |
·优良心灵秩序——中国公民社会的价值旨趣 | 第58-63页 |
·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 | 第58-59页 |
·中国公民社会的价值旨趣——个体进而民族优良心性秩序的养成 | 第59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