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·研究综述 | 第8-11页 |
| ·有关颜元思想的研究 | 第8页 |
| ·涉及《大学》观的主要著作 | 第8-9页 |
| ·涉及《大学》的期刊论文 | 第9-10页 |
| ·对颜元思想渊源的定位 | 第10-11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本文研究思路、方法与内容架构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古本《大学》中《大学》观的内在含义 | 第14-16页 |
| 第3章 颜元《大学》思想内涵 | 第16-25页 |
| ·颜元的教育内容论——“六府”“三事”、“三物” | 第16-17页 |
| ·“习行获真知”的工夫论 | 第17-18页 |
| ·“谓之新民亦可” | 第18页 |
| ·“正谊谋利、明道计功”的义利观 | 第18-21页 |
| ·“手格其物而后知至”的认识论 | 第21-23页 |
| ·对“格物致知”的新见解——“犯手捶打搓弄” | 第23-25页 |
| 第4章 颜元与朱熹、王阳明《大学》观之比较 | 第25-34页 |
| ·“三事”、“三物”与“背离尧舜之道” | 第25页 |
| ·“习行获真知”与“虚灵不昧”“立其一体之体” | 第25-26页 |
| ·“谓之新民亦可”与“革其旧之谓”、“达其一体之用” | 第26-28页 |
| ·“正谊谋利、明道计功”与“凡事不可先有利心” | 第28-29页 |
| ·“手格其物而后知至”与“知先行后”、“知行合一 | 第29-32页 |
| ·“致知在格物”、“心外无物”、“犯手捶打搓弄” | 第32-34页 |
| 第5章 颜元《大学》观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| ·教育内容论对后世的影响 | 第34页 |
| ·颜元义利观的历史地位 | 第34-35页 |
| ·“格物致知”新见解的历史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结论 | 第36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| 致谢 | 第40-41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