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 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刑事证明标准的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·刑事证明标准的哲学要求 | 第13-14页 |
2. “排除合理怀疑”证明标准的概述 | 第14-33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的概念 | 第14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的内涵 | 第14-24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内涵界定之争 | 第14-17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内涵界定应遵循的条件 | 第17-20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的内涵 | 第20-24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·认识论基础 | 第24-25页 |
·方法论基础 | 第25-26页 |
·价值论基础 | 第26-27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的合理性 | 第27-30页 |
·符合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 | 第28页 |
·反应了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目标 | 第28-29页 |
·契合了人权保障的理念 | 第29-30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与“内心确信”之比较 | 第30-33页 |
·共通之处 | 第30-32页 |
·不同之处 | 第32-33页 |
3. 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在英美法系国家的适用 | 第33-41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之沿革 | 第33-36页 |
·英美法系中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的价值体系 | 第36-38页 |
·英美法系中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的程序性保障 | 第38-41页 |
·证据裁判原则 | 第38页 |
·辩护制度 | 第38-39页 |
·法官的指引作用 | 第39-40页 |
·裁判一致原则 | 第40-41页 |
4. 我国原有的刑事证明标准 | 第41-45页 |
·原有刑事证明标准的有关争议 | 第41-42页 |
·客观真实 | 第41页 |
·法律真实 | 第41-42页 |
·两种观点比较 | 第42页 |
·我国原有刑事证明标准的相关实践 | 第42-43页 |
·原有刑事证明标准的缺陷 | 第43-45页 |
·证明目的难以达成 | 第43-44页 |
·证明标准抽象 | 第44页 |
·阶段性不强 | 第44页 |
·立法过于笼统 | 第44-45页 |
5. 我国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的完善 | 第45-52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在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中的理解与适用 | 第45-47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在我国适用应注意的问题 | 第47-49页 |
·针对案件不同重点把握“合理怀疑” | 第47页 |
·防止职业认知与社会公众观念脱节 | 第47-48页 |
·完善裁判文书的证据评议 | 第48-49页 |
·“排除合理怀疑”标准在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中的完善 | 第49-52页 |
·内心判断层面的完善 | 第49页 |
·正当程序的支持 | 第49-50页 |
·刑事诉讼构造的调整 | 第50-51页 |
·裁判者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提高 | 第51页 |
·法律解释的跟进 | 第51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