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GO对凉山彝族失依儿童救助的现状、问题及对策研究--以红丝带栋梁班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. 绪论 | 第8-18页 |
·相关概念描述 | 第8-9页 |
·失依儿童的界定 | 第8页 |
·社会救助 | 第8-9页 |
·社会交往 | 第9页 |
·日常照顾 | 第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·国外已有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·国内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相关理论描述 | 第11-14页 |
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| 第11-12页 |
·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生态系统理论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·定性研究方法的选定 | 第15页 |
·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15-16页 |
·资料搜集方法 | 第16-18页 |
2. NGO对失依儿童救助的现状 | 第18-35页 |
·社会交往 | 第18-23页 |
·与提供帮助者的交往 | 第18-20页 |
·栋梁班与“家”的联系 | 第20-21页 |
·学生之间的交往 | 第21-23页 |
·教育 | 第23-26页 |
·相对丰富的图书资源及教学设施 | 第23页 |
·师资匮乏,欠缺多样性教育 | 第23-24页 |
·升学和打工的选择 | 第24-26页 |
·医疗卫生 | 第26-28页 |
·学校卫生设施 | 第26页 |
·失依儿童的卫生习惯 | 第26页 |
·常见疾病的治疗 | 第26-27页 |
·其他非常见病的处理办法 | 第27页 |
·一次意外事件的处理 | 第27-28页 |
·日常照顾 | 第28-29页 |
·日常饮食的特殊化 | 第28-29页 |
·青少年成长小组开展的效果 | 第29-35页 |
·第一节小组活动“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吗” | 第31-32页 |
·第二次活动“有效沟通” | 第32-35页 |
3 问题及对策分析 | 第35-41页 |
·家庭缺失及造成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家庭的功能 | 第35页 |
·家庭缺失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对策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发展固定志愿者队伍 | 第37-38页 |
·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,引导失依儿童主动学习 | 第38页 |
·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| 第38-39页 |
·医疗费用短缺 | 第38页 |
·管理员担任医生存在风险 | 第38页 |
·对策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从社工角度对NGO救助方式的反思 | 第39-41页 |
·坚持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,尊重案主自决 | 第39-40页 |
·注重救助工作者专业水平的提高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后记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