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一、 不可抗辩规则的含义及源流 | 第8-11页 |
(一) 不可抗辩规则的基本含义 | 第8-10页 |
1、 不可抗辩规则含义的界定 | 第8页 |
2、 不可抗辩规则与弃权、禁止抗辩制度 | 第8-10页 |
(二) 不可抗辩规则的起源及发展 | 第10-11页 |
1、 不可抗辩规则的起源:不可抗辩条款 | 第10-11页 |
2、 不可抗辩规则的发展:性质的演进 | 第11页 |
二、 不可抗辩规则的法理依据 | 第11-19页 |
(一) 不可抗辩规则与诚实信用原则 | 第12-16页 |
1、 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| 第12-13页 |
2、 保险法中的最大诚信原则 | 第13-14页 |
3、 不可抗辩规则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背离与回归 | 第14-16页 |
(二) 不可抗辩规则与公共政策 | 第16-19页 |
1、 效益视角下的不可抗辩规则 | 第16-17页 |
2、 利益视角下的不可抗辩规则 | 第17-18页 |
3、 发展视角下的不可抗辩规则 | 第18-19页 |
三、 不可抗辩规则适用中的争议问题 | 第19-29页 |
(一) 欺诈情形下是否应适用不可抗辩规则 | 第19-22页 |
1、 问题的提出:不可抗辩规则与反欺诈的矛盾 | 第19页 |
2、 不同的观点:三种相异的立法(判例) | 第19-20页 |
3、 赞同区别说的理由:利益与价值的衡量 | 第20页 |
4、 严重性欺诈的认定:情节、后果与可发现性 | 第20-22页 |
(二) 未如实告知影响合同效力时是否适用不可抗辩规则 | 第22-23页 |
1、 问题的提出 | 第22页 |
2、 合同的效力与不可抗辩规则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(三) 保险合同复效后可抗辩期间的起算 | 第23-24页 |
1、 问题的提出:合同复效时的告知义务 | 第23页 |
2、 学者们的观点:两种不同的见解 | 第23页 |
3、 笔者的观点:两种不同的告知义务 | 第23-24页 |
(四) 不可抗辩的适用是否限于可抗辩期间内未发生保险事故 | 第24-27页 |
1、 问题的提出:从一个案例说起 | 第24页 |
2、 实务中的观点与学者们的见解:统一与分歧 | 第24-25页 |
3、 国外的立法及判例:两种不同的观点 | 第25-26页 |
4、 “肯定说”的合理性: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| 第26-27页 |
5、 对“否定说”的回应:目的性限缩 | 第27页 |
(五) 保险法中解除权与合同法中撤销权的关系 | 第27-29页 |
1、 解除权与撤销权的竞合 | 第27页 |
2、 学者与司法实务中的见解 | 第27-28页 |
3、 对“排除说”的赞同与对“选择说”的回应 | 第28-29页 |
四、 我国不可抗辩规则的完善 | 第29-32页 |
(一) 我国保险法中的不可抗辩规则 | 第29-30页 |
1、 不可抗辩的适用范围 | 第29-30页 |
2、 可抗辩期间的起算点 | 第30页 |
3、 不可抗辩限制的对象 | 第30页 |
(二) 完善我国不可抗辩规则的思考 | 第30-32页 |
1、 关于欺诈情形下不可抗辩规则的适用 | 第30-31页 |
2、 关于保险利益欠缺时不可抗辩规则的适用 | 第31页 |
3、 关于合同复效时可抗辩期间的起算 | 第31页 |
4、 关于恶意规避法律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5、 关于解除权与撤销权竞合的问题 | 第32页 |
结论 | 第32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6页 |
致谢 | 第36-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