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 | 第16-22页 |
·产业梯度与产业转移定义辨析 | 第16-17页 |
·产业梯度概念 | 第16页 |
·产业转移概念 | 第16页 |
·产业梯度和产业转移 | 第16-17页 |
·产业梯度理论渊源 | 第17-22页 |
·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赤松要的“雁行模式”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雷蒙德·佛农(Raymond·Vernon)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小岛清(Kiyoshi Kojima)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广西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现状 | 第22-28页 |
·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广西产业发展现状总体评价 | 第23-25页 |
·经济总量逐年扩张 | 第23页 |
·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| 第23-24页 |
·二、三产业经济地位显现 | 第24-25页 |
·广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现状 | 第25-28页 |
第四章 广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竞争力分析 | 第28-46页 |
·广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地位分析 | 第28-36页 |
·建立区域梯度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8-31页 |
·因子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区域梯度分布综合指数评价结果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广西与中西部省份承接产业梯度的综合竞争力比较 | 第36-42页 |
·经济实力对比 | 第36-37页 |
·资源实力对比 | 第37-38页 |
·产业结构与效益对比 | 第38-39页 |
·开放程度对比 | 第39-40页 |
·教育科技实力对比 | 第40页 |
·基础服务设施对比 | 第40-41页 |
·政府管理水平对比 | 第41-42页 |
·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SWOT分析 | 第42-46页 |
·广西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优势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广西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劣势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广西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广西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分析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广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选择 | 第46-53页 |
·承接产业转移应该坚持的原则 | 第46-48页 |
·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46页 |
·发展优势产业原则 | 第46-47页 |
·内生产业与外生产业融合原则 | 第47页 |
·集群化发展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广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分析 | 第48-51页 |
·产业梯度模型 | 第48页 |
·产业选择——广西第二产业梯度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广西选择承接产业的其他依据 | 第50-51页 |
·广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选择 | 第51-53页 |
·以产业集群促进广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| 第51页 |
·用好工业园区承接集群转移的产业链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广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对策建议 | 第53-57页 |
·地方政府的政策建议 | 第53-55页 |
·制定相应政策,明确产业转移观念 | 第53页 |
·改善政府的服务质量,提高服务水平以对接产业 | 第53-54页 |
·切实改进投资环境,提高投资吸引力 | 第54-55页 |
·积极构建产业集群,提升产业配套的能力 | 第55页 |
·加强基础建设,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| 第55页 |
·对转移企业的对策建议 | 第55-57页 |
·重视广西的资源禀赋优势 | 第55-56页 |
·广西本地企业要积极参与承接产业转移 | 第56页 |
·充分利用和发挥广西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| 第56-57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附表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