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绿道的选线研究--以定安县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·生态旅游的兴起 | 第9页 |
| ·历史景观的破碎化 | 第9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范围与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范围 | 第10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| 2 概念综述及理论 | 第12-18页 |
| ·绿道的概念 | 第12-14页 |
| ·绿道的定义 | 第12页 |
| ·绿道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| ·绿道的构成 | 第13-14页 |
| ·乡村绿道概念 | 第14-15页 |
| ·乡村绿道的内涵 | 第14页 |
| ·乡村绿道的功能 | 第14-15页 |
| ·乡村绿道的分类 | 第15页 |
| ·绿道规划理论依据 | 第15-17页 |
| ·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·道路生态学理论 | 第16页 |
| ·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生态旅游理论 | 第1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| 第18-37页 |
| ·国内外理论研究 | 第18-21页 |
| ·国外理论研究 | 第18-20页 |
| ·国内理论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国外相关实践 | 第21-27页 |
| ·卢布尔雅那市环城绿道 | 第23-24页 |
| ·美国田纳西州绿道网络 | 第24页 |
| ·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绿道网 | 第24-26页 |
| ·欧美绿道实践小结 | 第26页 |
| ·日本滨水绿道 | 第26-27页 |
| ·日本滨水绿道实践小结 | 第27页 |
| ·国内相关实践 | 第27-35页 |
| ·珠三角绿道网络总体规划 | 第27-29页 |
| ·增城市绿道网 | 第29-32页 |
| ·文昌八门湾绿道 | 第32-35页 |
| ·绿道规划小结 | 第35-37页 |
| ·绿道规划流程 | 第35页 |
| ·影响绿道规划的因素 | 第35-37页 |
| 4 乡村绿道的选线方法 | 第37-45页 |
| ·选线流程 | 第37页 |
| ·选线方法 | 第37-38页 |
| ·适宜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综合评分法 | 第38页 |
| ·选线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38-43页 |
| ·指标定义及选取原则 | 第38-39页 |
| ·资源评价指标 | 第39-42页 |
| ·连接路径评价指标 | 第42-43页 |
| ·连接路径布局类型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5 实例研究——定安县绿道的选线研究 | 第45-78页 |
| ·定安县概况 | 第45-49页 |
| ·定安县总体规划 | 第49-55页 |
| ·定安县百里百村”乡村游规划 | 第55-57页 |
| ·定安县绿道规划目标 | 第57页 |
| ·定安县绿道规划选线原则 | 第57-58页 |
| ·定安县绿道的路线规划 | 第58-7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| 6 结论与讨论 | 第78-80页 |
| ·结论 | 第78页 |
| ·讨论 | 第78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3-84页 |
| 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