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2 相关基础理论 | 第17-24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 | 第17-19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的特性 | 第18-19页 |
·相关基础理论 | 第19-23页 |
·比较优势理论 | 第19-21页 |
·增长极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产业集群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3 黑龙江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| 第24-37页 |
·黑龙江省特色文化产业 | 第24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模 | 第24-26页 |
·全省产业发展规模 | 第24-25页 |
·哈尔滨市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| 第25-26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结构 | 第26-29页 |
·旅游产业发展 | 第26-27页 |
·冰雪文化产业 | 第27-28页 |
·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| 第28-29页 |
·特色文化市场需求 | 第29-31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| 第31页 |
·黑龙江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| 第31-36页 |
·文化资源丰富 | 第31-34页 |
·经济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| 第34-35页 |
·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黑龙江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2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| 第37页 |
·产业发展管理体系不成熟 | 第37页 |
·基础建设不足 | 第37页 |
·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成熟 | 第37-38页 |
·特色资源综合利用不足 | 第38-39页 |
·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差 | 第38页 |
·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| 第38-39页 |
·民间艺术商业运营不佳 | 第39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融资渠道不畅 | 第39-40页 |
·开发资金不足 | 第39-40页 |
·文化投资效益低下 | 第40页 |
·融资保障机制不健全 | 第40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人力资源不充分 | 第40-41页 |
·文化高端人才不足 | 第40-41页 |
·基本文化服务人员不足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5 国内外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| 第42-47页 |
·国外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| 第42-43页 |
·城市特色文化发展的历史与传承 | 第42-43页 |
·文化产业发展特征 | 第43页 |
·国内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| 第43-45页 |
·古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| 第43-44页 |
·“原生态”文化产业经验 | 第44-45页 |
·经验与启示 | 第45-46页 |
·立足并传承区域文化特色 | 第45页 |
·商业是手段、文化是主题 | 第45页 |
·完善的特色文化保护体系 | 第45页 |
·文化协会组织作用明显 | 第45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6 黑龙江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及对策 | 第47-55页 |
·完善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| 第47-48页 |
·创新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| 第47页 |
·合理安排投资提升文化公共设施水平 | 第47-48页 |
·支持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发展 | 第48页 |
·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市场体系 | 第48-49页 |
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| 第48页 |
·完善市场机制 | 第48-49页 |
·打造黑龙江省特色文化品牌 | 第49页 |
·提高特色文化产业综合效益 | 第49-52页 |
·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协调 | 第49-51页 |
·延长产业链条 | 第51-52页 |
·破解特色文化产业投融资瓶颈 | 第52-53页 |
·设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| 第52页 |
·吸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 | 第52-53页 |
·促进特色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 | 第53页 |
·不拘一格降人才 | 第53页 |
·特色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| 第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