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--植物生态学论文

不同间伐强度对南京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

致谢第1-4页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14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8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2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概述第8-9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的测定指标第9-10页
     ·干扰与稳定性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多样性与稳定性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主要目标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3-14页
第二章 研究区域自然概况第14-15页
   ·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第14页
   ·气候第14页
   ·土壤第14页
   ·植被特点第14-15页
第三章 实验设计和测定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·样地设计第15页
   ·数据测定与分析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种群的更新潜力第15页
     ·群落生物量第15页
     ·土壤肥力第15页
     ·多样性指数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计算第16-17页
第四章 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第17-24页
   ·引言第17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样地设置和群落调查第17页
     ·计算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·结果分析第18-23页
     ·南京典型森林群落及建群种的结构特征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的重要值第21-2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五章 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差异分析第24-29页
   ·前言第2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调查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4页
     ·各指标的计算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·结果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生物量第25页
     ·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第26页
     ·南京典型森林群落土壤肥力第26页
     ·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评价第26-2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7-29页
第六章 间伐强度对南京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影响第29-41页
   ·引言第29页
   ·样地设置和研究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样地设置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30页
   ·结果分析第30-40页
     ·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·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第32-35页
     ·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麻栎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第35-37页
     ·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麻栎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第37-4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七章 结论与讨论第41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复合胁迫对水生植物生化特性及氮磷吸收量的影响
下一篇:内切型纤维素酶辕木聚糖酶杂合酶的构建及其酶学特性的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