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对象和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主要创新之处及不足 | 第12-13页 |
| 2 文献综述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3-21页 |
| 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| ·土地证券化的定义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土地证券化研究的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综述小结 | 第16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6-21页 |
| ·土地及土地收益的概念 | 第16-18页 |
| ·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| 第18页 |
| ·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的概述 | 第18-19页 |
| ·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| 第19页 |
| ·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的基本特征 | 第19-21页 |
| 3 境外农村土地证券化制度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1-27页 |
| ·境外农村土地证券化制度的模式分析 | 第21-24页 |
| ·美国发展模式 | 第21-22页 |
| ·德国发展模式 | 第22-23页 |
| ·日本发展模式 | 第23页 |
| ·我国台湾的发展模式 | 第23-24页 |
| ·境外农村土地证券化的经验总结和启示 | 第24-27页 |
| ·建立农村土地财产权作为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的前提 | 第24页 |
| ·农村土地证券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多样化的扶持 | 第24-25页 |
| ·成立专门的农村土地证券化中介机构 | 第25页 |
| ·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土地证券化运行合理性和规范性的法律法规 | 第25-27页 |
| 4 基于农村土地财产权的土地权益证券化的框架构建 | 第27-38页 |
| ·可实施证券化的土地范围 | 第27页 |
| ·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农村土地资源的固有属性适合证券化 | 第27页 |
| ·承包土地的财产性质已基本明晰 | 第27-28页 |
| ·农村权益证券化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 | 第28页 |
| ·我国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的运作机构和流程 | 第28-33页 |
| ·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机构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土地权益证券化的一般模式 | 第31-33页 |
| ·推行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的过程中应把握原则 | 第33-34页 |
| ·关于发行的土地支持证券的定价 | 第34-38页 |
| 5 推行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 | 第38-43页 |
| ·实施土地权益证券化的主要障碍 | 第38-39页 |
| ·土地产权模糊、主体不明 | 第38页 |
| ·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 | 第38-39页 |
| ·政府职能的缺失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| 第39页 |
| ·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且质量较低 | 第39页 |
| ·改革的措施与政策建议 | 第39-43页 |
| ·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,扫清产权的障碍 | 第39-40页 |
| ·完善农村土地权益证券化发展的相关的法律制度 | 第40-41页 |
| ·加强政府职能的改革 | 第41页 |
| ·促进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| 第41-43页 |
| 6 研究结论 | 第43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6-47页 |
| 致谢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