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8页 |
(一)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(二)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三)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(四)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五)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一、荀子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 | 第18-21页 |
(一)基本目标 知谨注错的君子 | 第18-19页 |
(二)理想目标 积善而全尽的圣人 | 第19-21页 |
二、荀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9页 |
(一)人性本恶、化性起伪的人性观 | 第21-23页 |
(二)义荣、势荣的荣辱义利观 | 第23-25页 |
(三)隆礼重法的礼仪法制观 | 第25-26页 |
(四)天行有常、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观 | 第26-29页 |
三、荀子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| 第29-36页 |
(一)学思结合法 | 第29-30页 |
(二)实践锻炼法 | 第30-31页 |
(三)养成教育法 | 第31-32页 |
(四)自存自省法 | 第32页 |
(五)环境陶冶法 | 第32-33页 |
(六)音乐教育法 | 第33-34页 |
(七)因材施教法 | 第34-35页 |
(八)身教示范法 | 第35-36页 |
四、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| 第36-47页 |
(一)荀子道德教育目标的当代价值 | 第36-37页 |
(二)荀子道德教育内容的当代价值 | 第37-41页 |
(三)荀子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价值 | 第41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参与科研情况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