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2页 |
| Contents | 第12-1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6-31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| 第16-19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| ·问题提出 | 第17-1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7页 |
| ·技术进步与碳总量减排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技术创新各驱动要素与碳总量减排的关系 | 第21-23页 |
| ·碳强度减排的驱动因素研究 | 第23-24页 |
| ·中国碳强度减排成本及路径的研究 | 第24-26页 |
| ·研究述评 | 第26-27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7-28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28-31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8-29页 |
| 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9-31页 |
| 第2章 技术创新对碳强度及其减排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 | 第31-42页 |
| ·技术创新与碳强度的内涵 | 第31-33页 |
| ·技术创新的内涵 | 第31-32页 |
| ·碳强度的内涵 | 第32-33页 |
| ·技术创新对碳强度变动的影响 | 第33-36页 |
| ·技术创新的规模报酬效应对碳强度变动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对碳强度变动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| ·技术创新对碳强度减排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| ·技术创新水平既定情形下的碳强度减排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·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情形下的碳强度减排分析 | 第39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| 第39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3章 技术创新对工业碳强度的影响测度 | 第42-69页 |
| ·工业碳强度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| 第42-48页 |
| ·工业碳强度库滋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工业碳强度库滋涅茨曲线的影响因素 | 第44-48页 |
| ·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| 第48-54页 |
| ·模型构建依据及特点 | 第48-49页 |
| ·模型构建过程 | 第49-53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53-54页 |
| ·基于工业总体的实证分析 | 第54-57页 |
| ·工业总体技术创新效应的贡献率分析 | 第54-56页 |
| ·工业各行业技术创新的贡献率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基于工业主要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 | 第57-68页 |
| ·采掘业的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| 第57-60页 |
| ·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| 第60-62页 |
| ·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| 第62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第4章 工业碳强度减排成本测度模型构建 | 第69-81页 |
| ·模型的构建目标及总体框架 | 第69-71页 |
| ·模型的构建目标 | 第69页 |
| ·模型的特点 | 第69-70页 |
| ·模型的基本框架 | 第70-71页 |
| ·技术创新效应模块 | 第71-75页 |
| ·理论模型 | 第71-73页 |
| ·计量模型 | 第73-75页 |
| ·碳强度变化率模块 | 第75页 |
| ·碳强度减排率及成本模块 | 第75-77页 |
| ·碳强度减排率及二氧化碳减排总量的测算方程 | 第75-76页 |
| ·二氧化碳减排的边际成本及年成本的测算 | 第76-77页 |
| ·模型参数的估计 | 第77-80页 |
| ·参数估计的方法及数据来源 | 第77页 |
| ·变量的选择 | 第77-79页 |
| ·参数估计结果 | 第79-8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第5章 工业碳强度减排的情景分析与路径设计 | 第81-99页 |
| ·情景分析方法 | 第81-83页 |
| ·基本原理 | 第81页 |
| ·情景分析法在二氧化碳减排分析中的应用 | 第81-82页 |
| ·本文情景分析的基本要素 | 第82-83页 |
| ·工业碳强度减排的情景分析 | 第83-90页 |
| ·工业产出量情景 | 第83页 |
| ·行业结构情景 | 第83-85页 |
| ·能源结构情景 | 第85-86页 |
| ·技术创新情景 | 第86-90页 |
| ·不同情景下的碳强度变动趋势分析 | 第90-94页 |
| ·基准情景下的碳强度变动分析 | 第90-91页 |
| ·低增长情景下的碳强度变动分析 | 第91-93页 |
| ·高增长情景下的碳强度变动分析 | 第93-94页 |
| ·工业碳强度减排路径设计 | 第94-98页 |
| ·等量减排路径 | 第95-96页 |
| ·非等量递减减排路径 | 第96-97页 |
| ·非等量递增减排路径 | 第97-9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8-99页 |
| 第6章 工业碳强度减排的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 | 第99-113页 |
| ·低技术创新水平下工业碳强度减排路径的成本及选择 | 第99-103页 |
| ·中等增长低技术创新水平情景下碳强度减排的成本测算 | 第99-100页 |
| ·低增长低技术创新水平情景下碳强度减排的成本测算 | 第100-101页 |
| ·高增长低技术创新水平情景下碳强度减排的成本测算 | 第101-102页 |
| ·低技术创新水平下的工业碳强度减排路径选择 | 第102-103页 |
| ·中等技术创新水平下碳强度减排路径成本及选择 | 第103-107页 |
| ·基准情景下碳强度减排路径的成本测算 | 第103-104页 |
| ·低增长中等技术创新水平情景下碳强度减排的成本测算 | 第104-105页 |
| ·高增长中等技术创新水平情景下碳强度减排的成本测算 | 第105-106页 |
| ·中等技术创新水平下的工业碳强度减排路径选择 | 第106-107页 |
| ·高技术创新水平下的碳强度减排路径成本及选择 | 第107-110页 |
| ·中等增长高技术创新水平情景下碳强度减排的成本测算 | 第107-108页 |
| ·低增长高技术创新水平情景下碳强度减排的成本测算 | 第108-109页 |
| ·高技术创新水平下的工业碳强度减排路径选择 | 第109-110页 |
| ·基于技术创新的工业碳强度减排目标实现的对策 | 第110-112页 |
| ·不断推广节能技术并更新节能技术的标准 | 第110页 |
| ·加大对工业企业的节能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| 第110-111页 |
| ·提高高能耗行业的技术准入标准 | 第111页 |
| ·根据技术创新水平控制产出增长速度 | 第111-11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| 结论 | 第113-11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6-127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7-129页 |
| 致谢 | 第129-130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