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引言第10-11页
第一部分 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概述第11-21页
 一、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概念与特征第11-12页
  (一) 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概念第11页
  (二) 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特征第11-12页
 二、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性质第12-16页
  (一) 民事执行财产调查权的性质第12-14页
  (二) 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或线索的行为性质第14-15页
  (三) 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性质第15-16页
 三、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内容第16-17页
  (一) 申请执行人自行提供第16页
  (二) 被执行人财产申报第16-17页
  (三) 法院依申请或依职权调查第17页
 四、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意义第17-18页
  (一) 有利于民事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第17-18页
  (二) 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18页
  (三) 有利于规范执行人员的民事执行行为第18页
 五、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观点第18-21页
  (一) 学术界的观点第19页
  (二) 实务界的观点第19-21页
第二部分 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域外考察第21-29页
 一、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第21-23页
  (一) 英国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第21-22页
  (二) 美国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第22-23页
  (三) 中国香港地区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第23页
 二、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第23-27页
  (一) 德国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第23-25页
  (二) 法国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第25-26页
  (三) 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第26-27页
 三、两大法系的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27-29页
第三部分 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现状考察第29-37页
 一、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9-30页
 二、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实际运行状况第30-32页
  (一) 申请执行人自行调查财产的能力有限第31页
  (二) 被执行人虚假、拒绝财产申报现象严重第31页
  (三) 法院依申请或依职权调查效果不佳第31-32页
  (四) 部分地区的实践创新第32页
 三、我国现行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32-35页
  (一) 民事执行财产调查的立法规定过于笼统,可操作性不强第32-33页
  (二) 申请执行人缺乏进行财产调查的条件和能力第33页
  (三) 被执行人拒绝申报和虚假申报的情况普遍存在第33页
  (四) 制裁措施力度不强第33-34页
  (五) 法院依申请或依职权调查的效果不佳第34页
  (六) 财产调查的创新方式缺乏统一的立法规定第34-35页
 四、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-37页
  (一) 民事执行理论研究滞后第35页
  (二) 民事执行资源不足第35页
  (三) 执行协助义务人不配合第35-36页
  (四) 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第36页
  (五) 缺乏良好的执行环境第36-37页
第四部分 完善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建议第37-45页
 一、完善有关民事执行财产调查的立法第37页
 二、赋予申请执行人一定的财产调查权限第37-38页
 三、确立协助调查令制度第38-39页
  (一) 协助调查令制度的概念第38页
  (二) 协助调查令制度的程序设计第38-39页
 四、建立悬赏执行制度第39页
 五、设立审计调查制度第39-40页
 六、加大制裁措施的力度,进一步完善被执行人强制财产申报制度第40-41页
 七、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第41-43页
  (一) 公布被执行人名单第41-42页
  (二) 建立诚信制度,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第42-43页
 八、完善法院的依申请或依职权调查第43页
  (一) 确立集中调查制度第43页
  (二) 建立开庭调查制度第43页
  (三) 构建执行人员的责任监督机制第43页
 九、健全协助执行义务人的配合机制第43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注释第46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法定法官原则研究
下一篇:蒙古语文学文献及“三共身”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