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0页 |
| ·介孔材料 | 第9-10页 |
| ·介孔材料的制备 | 第10-12页 |
| ·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·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| 第11-12页 |
| ·介孔材料的改性 | 第12-14页 |
| ·金属杂原子取代 | 第13页 |
| ·活性组分负载 | 第13页 |
| ·有机-无机杂化 | 第13-14页 |
| ·介孔材料的表征 | 第14-16页 |
| ·X 射线衍射分析 | 第14-15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15页 |
| ·扫描电镜分析 | 第15页 |
| ·N_2吸附-脱附分析 | 第15页 |
| ·原子吸收分析 | 第15-16页 |
| ·介孔材料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| ·介孔材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| 第16页 |
| ·介孔材料在吸附方面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·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2 PD-MCM-41 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对 HECK 反应的催化 | 第20-30页 |
| ·引言 | 第20-21页 |
| ·实验器材和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器材 | 第21-22页 |
| ·Pd-MCM-41 的制备 | 第22页 |
| ·Pd-MCM-41 的表征 | 第22页 |
| ·Pd-MCM-41 的性能测试 | 第22页 |
| ·PD-MCM-41 表征结果分析 | 第22-26页 |
| ·XRD 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FT-IR 分析 | 第23-24页 |
| ·SEM 分析 | 第24页 |
| ·N_2吸附-脱附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·AAS 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PD-MCM-41 的性能分析 | 第26-29页 |
| ·碱用量的影响 | 第26页 |
| ·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| 第28-29页 |
| ·不同溶剂的影响 | 第29页 |
| ·结论 | 第29-30页 |
| 3 CU-MCM-41 介孔分子筛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| 第30-39页 |
| ·引言 | 第30-31页 |
| ·实验器材和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器材 | 第31页 |
| ·Cu-MCM-41 的制备 | 第31页 |
| ·Cu-MCM-41 的表征 | 第31页 |
| ·Cu-MCM-41 对 MB 的吸附 | 第31-32页 |
| ·CU-MCM-41 的表征结果及分析 | 第32-35页 |
| ·XRD 分析 | 第32页 |
| ·FT-IR 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SEM 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·N_2吸附-脱附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| 第35-38页 |
| ·吸附剂量的影响 | 第35页 |
| ·MB 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吸附机理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结论 | 第38-39页 |
| 4 改性 MCM-41 介孔分子筛对罗丹明 B 的吸附 | 第39-50页 |
| ·引言 | 第39-40页 |
| ·实验器材和方法 | 第40-43页 |
| ·器材 | 第40页 |
| ·分子筛的制备 | 第40-41页 |
| ·材料的表征 | 第41页 |
| ·材料对 RB 的吸附 | 第41-43页 |
| ·分子筛的表征结果及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XRD 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FT-IR 分析 | 第44页 |
| ·SEM 的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N_2吸附-脱附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罗丹明 B 的吸附 | 第46-49页 |
| ·吸附剂量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47页 |
| ·pH 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RB 初始浓度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| ·结论 | 第50页 |
| ·展望 | 第50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61页 |
| 附录 | 第61页 |
| A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1页 |
|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