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域文化符号在陕西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18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2 相关概念及理论 | 第18-26页 |
·文化旅游景观及相关概念 | 第18-20页 |
·景观的溯源与概念 | 第18页 |
·文化旅游景观的概念与内涵 | 第18-19页 |
·文化旅游景观的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及其相关理论 | 第20-22页 |
·符号学理论 | 第20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 | 第20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的特性 | 第20-21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其他相关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场所精神 | 第22-23页 |
·可持续发展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6页 |
3 陕西文化旅游景观的研究 | 第26-32页 |
·陕西的地域特征 | 第26-27页 |
·自然环境 | 第26页 |
·人文传统 | 第26-27页 |
·社会经济环境 | 第27页 |
·陕西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景观 | 第27-28页 |
·关中——周秦汉唐历史文化荟萃地 | 第27页 |
·陕北——黄土民风民俗、中国革命圣地、古建筑遗存 | 第27-28页 |
·陕南——“三国两汉”文化的发祥地 | 第28页 |
·陕西文化旅游景观的分类 | 第28-30页 |
·遗址遗迹类 | 第29页 |
·建筑与设施类 | 第29页 |
·旅游商品与人文活动类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4 以陕西佛寺文化景区为例探讨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 | 第32-44页 |
·以陕西佛寺文化景区为例 | 第32-38页 |
·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 | 第32-36页 |
·法门寺文化景区 | 第36-38页 |
·案例中地域文化符号应用的评析 | 第38-41页 |
·佛教文化符号的应用 | 第38-39页 |
·其他文化符号的应用 | 第39-40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应用的不足之处 | 第40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表现力不足的原因 | 第40-41页 |
·对佛寺文化景区的建议 | 第41页 |
·对案例的拓展思考 | 第41-42页 |
·陕西文化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| 第41页 |
·陕西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与城市化 | 第41-42页 |
·陕西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与旅游地产 | 第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5 对陕西文化旅游景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| 第44-48页 |
·总结陕西文化旅游景观的现状 | 第44-45页 |
·陕西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普遍性问题 | 第44页 |
·陕西文化旅游景观现状的误区 | 第44-45页 |
·对陕西地域性文化旅游景观设计的建议 | 第45-47页 |
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意识 | 第45页 |
·历史风貌与现代景观的统一 | 第45-46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的使用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6 地域文化符号设计初探 | 第48-56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的形成及应用方法分析 | 第48-54页 |
·挖掘地域文化 | 第48-50页 |
·树立核心文化 | 第50页 |
·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 | 第50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 | 第50-53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7 西安汤峪温泉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 | 第56-66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56页 |
·地域文化符号的形成及应用 | 第56-59页 |
·挖掘地域文化 | 第56-57页 |
·树立核心文化 | 第57-59页 |
·景区概念性规划设计分析 | 第59-63页 |
·规划设计主题 | 第59页 |
·模式定位 | 第59页 |
·规划设计形成的景观特色 | 第59页 |
·总体规划设计构思 | 第59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6页 |
8 结论 | 第66-68页 |
·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| 第66-68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66-67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