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9页 |
·基本农田保护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GIS 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| 第17-19页 |
·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基本农田划定中“划远不划近,划劣不划优”的现象严重 | 第19-20页 |
·规划偏重数量保护,忽视质量保护 | 第20页 |
·规划技术方法落后,难以满足新要求 | 第20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20-2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原理与方法 | 第23-30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23-25页 |
·耕地 | 第23页 |
·基本农田 | 第23-24页 |
·基本农田保护 | 第24-25页 |
·基本农田划定的理论依据 | 第25-28页 |
·土地肥力及生产力理论 | 第25页 |
·农业区位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粮食安全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基本农田划定基础 | 第28-29页 |
·技术工具---地理信息系统 | 第28页 |
·数据基础 | 第28-29页 |
·质量基础---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 | 第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中方县概况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30-32页 |
·自然概况 | 第30-31页 |
·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| 第31-32页 |
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4页 |
·人均耕地较少,耕地后备资源有限 | 第34页 |
·耕地质量较差,且分布较分散 | 第34页 |
·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尖锐 | 第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模预测 | 第35-43页 |
·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预测 | 第35-37页 |
·人口预测 | 第35-36页 |
·预测粮食需求量 | 第36页 |
·计算粮食播种面积 | 第36页 |
·计算粮食耕地需求量 | 第36页 |
·计算粮食和经济作物耕地需求量 | 第36-37页 |
·基于耕地占补分析的耕地保有量预测 | 第37-38页 |
·基本农田数量确定 | 第38-39页 |
·基本农田指标分解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3页 |
第五章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3-64页 |
·评价单元 | 第43-44页 |
·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 | 第44-46页 |
·评价指标获取方法及预处理 | 第46-48页 |
·耕地质量指标 | 第46页 |
·区位条件指标 | 第46页 |
·政策优选与行政指导指标 | 第46-48页 |
·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指标权重 | 第48-52页 |
·指标标准化及分值计算 | 第52-63页 |
·指标标准化 | 第52-54页 |
·评价因子分值计算 | 第54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 | 第64-75页 |
·耕地综合排序模型 | 第64-69页 |
·TOPSIS 法 | 第64-65页 |
·综合评价系数法 | 第65页 |
·耕地综合排序的自动实现 | 第65-67页 |
·基本农田排序结果输出 | 第67-69页 |
·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决策模型---基于粮食安全的 0-1 模型 | 第69页 |
·划定结果评价 | 第69-74页 |
·不同影响因子下的基本农田分布情况 | 第71-72页 |
·连片性方面 | 第72-73页 |
·紧凑度 | 第73页 |
·图斑单元特征指数 | 第73-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结论与讨论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3-84页 |
文献综述 | 第84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中文详细摘要 | 第94-98页 |
英文详细摘要 | 第98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