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| ·论文选题来源 | 第9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-12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| 第12-19页 |
| ·文献调研及结果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4-16页 |
| ·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6-19页 |
| ·小结 | 第19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急机制的基本理论 | 第21-28页 |
| 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特征 | 第21-24页 |
| 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| 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| 第22-24页 |
| ·重大自然灾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| ·重大自然灾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| ·重大自然灾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环境的影响 | 第25页 |
| ·重大自然灾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静态保护”场所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| ·重大自然灾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急机制的构成 | 第26-28页 |
| ·灾前准备阶段重“预” | 第26页 |
| ·灾中应对阶段重“控” | 第26页 |
| ·灾后恢复阶段重“复” | 第26-28页 |
| 第3章 重大自然灾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| 第28-36页 |
| ·重大自然灾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现状 | 第28-30页 |
| ·社会保护意识的提高 | 第28页 |
| ·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| 第28-29页 |
| ·相关“数字博物馆”的建立 | 第29页 |
| ·专业保护队伍的建设 | 第29页 |
| 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立 | 第29-30页 |
| ·重大自然灾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| 第30-33页 |
| ·不抢不护 | 第30-31页 |
| ·抢而不护 | 第31-32页 |
| ·护而不慎 | 第32页 |
| ·慎而不全 | 第32-33页 |
| ·重大自然灾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·政府重视不够 | 第33-34页 |
| ·专业保护队伍力量薄弱 | 第34-35页 |
| ·社会公众意识不强 | 第35-36页 |
| 第4章 建立与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预案预防机制 | 第36-45页 |
| ·预案制定机制 | 第36-38页 |
| ·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| 第36-37页 |
| ·应急预案的制定步骤 | 第37-38页 |
| ·意识提升机制 | 第38-39页 |
| ·强化政府机构的危机意识 | 第38页 |
| ·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危机意识 | 第38页 |
| ·增强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 | 第38-39页 |
| ·提高传承人的危机意识 | 第39页 |
| ·资源保障机制 | 第39-42页 |
| ·加强人力资源储备 | 第39-40页 |
| ·建立财政保障体系 | 第40-41页 |
| ·完善设备设施 | 第41-42页 |
| ·方式创新机制 | 第42-45页 |
| ·加强活态保护 | 第42-43页 |
| ·完善静态保护 | 第43-45页 |
| 第5章 构建与推动重大自然灾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急响应机制 | 第45-52页 |
| ·决策指挥机制 | 第45-47页 |
| ·设立常设性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 | 第45页 |
| ·建立应急救援临时指挥机构 | 第45-46页 |
| ·加强危机决策科学化、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 | 第46-47页 |
| ·信息报送和发布机制 | 第47-49页 |
| ·规范信息报送工作 | 第47-48页 |
| ·规范信息发布工作 | 第48-49页 |
| ·救灾资金及物资紧急调度机制 | 第49-52页 |
| ·推进紧急调度法制化建设 | 第49-50页 |
| ·简化紧急调度决策流程 | 第50页 |
| ·提高紧急调度补充能力 | 第50-52页 |
| 第6章 构筑与落实重大自然灾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善后恢复机制 | 第52-63页 |
| ·修复重建机制 | 第52-53页 |
| ·修复受灾非物质文化遗产 | 第52页 |
| ·重建保护场所 | 第52-53页 |
| ·总结评估机制 | 第53-56页 |
| ·成立评估领导机构 | 第53-54页 |
| ·建立多元化评估主体 | 第54-55页 |
| ·规范评估内容 | 第55-56页 |
| ·行政问责机制 | 第56-58页 |
| ·规范行政问责基本要素 | 第56-58页 |
| ·健全行政问责保障措施 | 第58页 |
| ·传承人扶持与培养机制 | 第58-63页 |
| ·规范灾后传承人扶持制度 | 第59-60页 |
| ·建立灾后传承人培养体系 | 第60-63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