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

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农民增收对策研究

图目录第1-7页
表目录第7-8页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·文献综述及简评第13-17页
     ·国外相关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国内相关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简要评述第17页
   ·研究目的、方法和意义第17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假说与技术路线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假说第19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9-20页
   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可能的创新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不足第2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1-22页
第二章 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第22-32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第22-26页
     ·人力资源和农村人力资源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第23页
     ·人力资本和农村人力资本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关系第24页
     ·农民与农民增收第24-26页
   ·基础理论第26-30页
     ·人力资本理论第26-28页
     ·新经济增长理论第28-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三章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第32-52页
   ·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第32-40页
     ·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-37页
     ·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第37-40页
   ·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及评价模型构建第40-50页
     ·农村教育培训与农民增收第40-45页
     ·农村医疗保健与农民增收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民增收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基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影响模型构建第48-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四章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农民增收评价模型实证研究——以江苏为例第52-76页
   ·江苏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民增收概况第52-54页
     ·江苏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民增收概况第52-53页
     ·选取江苏省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的依据第53-54页
   ·江苏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增收调查问卷第54-60页
     ·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样本基本特征的统计分析第55-60页
   ·实证模型的选择及原理第60-65页
     ·层次分析评价方法选取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层次分析评价方法原理及步骤第61-65页
   ·评价模型的应用实证研究第65-75页
     ·实证分析第65-72页
  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2-7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五章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第76-82页
   ·发展农村教育培训,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——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第76-78页
     ·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投资,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倾斜力度第77页
     ·合理调整师资配置,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第77页
     ·不断创新办学机制,实现教育培训方式多样化第77-78页
   ·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,增强农村劳动力身体素质——农民增收的前提第78-79页
     ·采取因地制宜措施,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第78-79页
     ·全方位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,缩小城乡差距第79页
     ·注重农村心理医疗咨询服务,保障农民心理健康第79页
   ·积极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——非农收入增加的保证第79-81页
     ·提升农村劳动力文化和健康素质,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第80页
     ·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第80页
     ·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,打造良好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平台第80-8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第六章 研究结论第82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8页
致谢第88-90页
附录第90-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江苏省水稻品种改良技术进步研究
下一篇: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实证分析--以南京西瓜合作社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