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缩略词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6页 |
1 六六六和滴滴涕简介 | 第12-15页 |
·六六六简介 | 第12-13页 |
·滴滴涕简介 | 第13-14页 |
·六六六和滴滴涕的生产状况、污染状况及其危害 | 第14-15页 |
2 污染土壤的修复 | 第15-21页 |
·物理修复 | 第15-17页 |
·热脱附修复 | 第16页 |
·洗脱修复 | 第16-17页 |
·其他物理修复 | 第17页 |
·化学修复 | 第17-19页 |
·Fenton氧化 | 第17-18页 |
·其他化学修复 | 第18-19页 |
·生物修复 | 第19-20页 |
·植物修复 | 第19页 |
·动物修复 | 第19页 |
·微生物修复 | 第19-20页 |
·其他修复 | 第20-21页 |
3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| 第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-26页 |
第二章 醇类和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 | 第26-38页 |
摘要 | 第26页 |
1 引言 | 第26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9页 |
·材料 | 第26-27页 |
·土壤 | 第26-27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7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7页 |
·农药标样 | 第27页 |
·土壤中BHCs和DDTs本底浓度测定 | 第27页 |
·提取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初筛洗脱剂 | 第27-28页 |
·乙醇和正丙醇-水溶液洗脱试验 | 第28页 |
·超声提取时间试验 | 第28页 |
·溶剂/土(v/m)试验 | 第28页 |
·洗脱次数试验 | 第28页 |
·回收乙醇试验 | 第28页 |
·增加洗脱污染土量试验 | 第28页 |
·净化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检测方法 | 第29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5页 |
·土壤中BHCs和DDTs的本底浓度 | 第29页 |
·不同洗脱剂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不同浓度乙醇或正丙醇-水溶液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超声时间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不同溶剂/土(v/m)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洗脱次数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回收乙醇的洗脱效果 | 第33-34页 |
·增加污染土量的洗脱试验 | 第34-35页 |
4 小结 | 第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热脱附修复 | 第38-46页 |
摘要 | 第38页 |
1 引言 | 第3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材料 | 第38页 |
·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试验 | 第39页 |
·污染土含水量对热脱附影响的试验 | 第39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3页 |
·不同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脱附效果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污染土含水量对热脱附效率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有机氯农药热脱附的动力学方程 | 第42-43页 |
4 小结 | 第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第四章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photo-Fenton修复 | 第46-56页 |
摘要 | 第46页 |
1 引言 | 第46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材料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H_2O_2浓度试验 | 第47页 |
·铁浓度试验 | 第47页 |
·pH值试验 | 第47页 |
·光照时间试验 | 第47页 |
·光照强度试验 | 第47-48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2页 |
·不同H_2O_2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铁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| 第49页 |
·不同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不同光照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不同光照强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 小结 | 第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第五章 乙醇洗脱和热脱附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6-62页 |
摘要 | 第56页 |
1 引言 | 第56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56-58页 |
·材料 | 第56-57页 |
·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脲酶活性的测定(靛酚蓝比色法) | 第57页 |
·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(邻苯三酚比色法) | 第57页 |
·蔗糖酶活性的测定(3,5-二硝基比色法) | 第57-58页 |
·磷酸酯酶活性的测定(对硝基苯磷酸盐法) | 第58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59页 |
4 小结 | 第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全文结论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