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杂交水稻“红良优166”高产栽培技术研究

目录第1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0-20页
 摘要第10页
   ·水稻超高产生理与栽培研究第10-13页
     ·群体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根系生长发育与形态特征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分蘖特性与群体结构第12页
     ·超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高产优质栽培的生态适应研究第13页
   ·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第13-17页
     ·水稻数量型栽培及其弊端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水稻质量型栽培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水稻质量型栽培的技术变革第15-17页
   ·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19页
   ·研究路线第19-20页
第二章 不同栽插密度对红良优166产量的影响第20-26页
 摘要第20页
 引言第20-2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1页
     ·供试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·试验处理第21页
     ·性状考查第21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21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1-24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密度对红良优166生育进程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密度对红良优166茎蘖动态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密度对红良优166农艺性状的影晌第23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密度对红良优166产量构成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·讨论第24-26页
第三章 不同栽插苗数对红良优166产量的影响第26-30页
 摘要第26页
 引言第26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供试材料第26页
     ·试验处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2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苗数对红良优166茎蘖动态的影响第27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苗数对红良优166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苗数对红良优166产量及其穗粒结构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·讨论第28-30页
第四章 不同氮肥运筹下红良优166的产量差异第30-36页
 摘要第30页
 引言第30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供试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·试验处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31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1-35页
     ·不同施氮量对红良优166群体动态的影响第31页
     ·不同施氮量对红良优166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不同施氮量对红良优166 N、P、K吸收的影响第32-34页
     ·不同施氮量对红良优166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结果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讨论第35-36页
第五章 全文讨论与结论第36-42页
   ·栽培措施对红良优166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密度下红良优166的产量表现第36页
     ·不同栽插苗数对红良优166产量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  ·不同氮肥运筹下红良优166的生长和产量差异第36-37页
   ·红良优166手插高产设计栽培方案总结第37-40页
   ·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40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6页
致谢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渍水胁迫对大豆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
下一篇:花生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