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对策探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22页 |
一 研究背景 | 第10-13页 |
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3页 |
三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6页 |
(一) 住房过滤理论 | 第13-14页 |
(二) 公共选择理论 | 第14-15页 |
(三) 宪法与人权理论 | 第15-16页 |
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五 研究方法与创新 | 第20-22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(二)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嬗变进程 | 第22-26页 |
一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形成过程 | 第22-23页 |
(一) 酝酿探索期(1991—1997) | 第22页 |
(二) 启动发展期(1998—2004) | 第22-23页 |
(三) 徘徊转型期(2005—2006) | 第23页 |
(四) 发展进步期(2007 至今) | 第23页 |
二 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销售概况 | 第23-24页 |
三 经济适用住房与其它类型的住房比较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面临的困境及根源分析 | 第26-40页 |
一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面临的困境 | 第26-32页 |
(一) 部分经济适用住房不“经济” | 第26-28页 |
(二) 经济适用住房“福利倒置” | 第28-30页 |
(三) 经济适用住房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| 第30-31页 |
(四)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方式存在争议 | 第31-32页 |
二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困境的根源分析 | 第32-40页 |
(一) 供给因素 | 第32-35页 |
(二) 需求因素 | 第35-40页 |
第四章 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对策 | 第40-52页 |
一 从短期的角度 | 第40-45页 |
(一) 切实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的各环节 | 第40-43页 |
(二) 增加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数量 | 第43-44页 |
(三) 加强对个人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| 第44-45页 |
(四) 建立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违法行为的问责机制 | 第45页 |
二 长期的角度——建立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制度 | 第45-52页 |
(一) 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制度的内涵 | 第46页 |
(二) 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制度的供应对象分析 | 第46页 |
(三) 经济适用住房共育产权制度的法律基础 | 第46-47页 |
(四) 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制度的优势 | 第47-48页 |
(五) 淮安试点情况介绍 | 第48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A 淮安共有产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| 第58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