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(一) 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启动 | 第10-11页 |
(二) 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全面深入 | 第11页 |
(三) 对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重点关注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四、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| 第14-15页 |
(一) 研究创新点 | 第14页 |
(二) 研究不足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概述 | 第15-22页 |
一、征地 | 第15-18页 |
(一) 征地的概念及原则 | 第15-16页 |
(二) 土地的拥有形式 | 第16-17页 |
(三) 征地补偿政策 | 第17-18页 |
二、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 | 第18-22页 |
(一) 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特征 | 第18-20页 |
(二) 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本质和根源 | 第22-27页 |
一、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本质 | 第22-24页 |
(一) 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行动主体 | 第22-23页 |
(二) 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行动诉求 | 第23-24页 |
二、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根源 | 第24-27页 |
(一) 现代化布局层面的原因分析 | 第24-25页 |
(二) 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真正根源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农民问题与“中国特色”现代化结构 | 第27-37页 |
一、“中国特色”现代化结构的形成 | 第27-32页 |
(一) 中国现代化的开启 | 第27-30页 |
(二) 农民问题的产生及转型 | 第30-32页 |
二、“中国特色”现代化结构的失衡 | 第32-37页 |
(一) 现代化结构的关系维系 | 第32-34页 |
(二) 现代化结构失衡与改革开放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治理 | 第37-46页 |
一、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思路 | 第37-39页 |
(一) 技术性治理思路批判 | 第37-38页 |
(二) 科学治理思路初探 | 第38-39页 |
二、完善农村征地群体性事件消解的必备条件 | 第39-46页 |
(一) 政府惠农政策实施 | 第39-42页 |
(二) 农村公民社会建设 | 第42-44页 |
(三) 解放土地与土地流转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