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我国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7页
 第一节 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一、 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二、 选题意义第11-12页
 第二节 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一、 国内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二、 国外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研究综述第14页
 第三节 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第14-16页
  一、 论文结构第14-15页
  二、 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第四节 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6-17页
  一、 论文的创新点第16页
  二、 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6-17页
第二章 地方公务接待的相关理论及核心概念第17-24页
 第一节 地方公务接待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7-18页
  一、 公务接待概念的界定第17-18页
  二、 公务接待方式的概念第18页
 第二节 地方公务接待的相关理论第18-24页
  一、 公共产品理论第18-20页
  二、 社会正义理论第20-21页
  三、 官僚制理论第21-24页
第三章 我国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第24-33页
 第一节 我国地方政府公务接待的方式历史演进第24-28页
  一、 传统公务接待方式的发展第24-27页
  二、 新中国成立至今公务接待方式的发展第27-28页
 第二节 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现状第28-33页
  一、 地方政府公务接待的作用第28-29页
  二、 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现状及负面影响第29-33页
第四章 我国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3-39页
 第一节 我国地方公务接待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-35页
  一、 接待范围模糊,可操作空间过大第33页
  二、 接待过程奢华攀比之风盛行第33-34页
  三、 接待监督机制的缺失第34-35页
  四、 接待背离为民服务的宗旨第35页
 第二节 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-39页
  一、 体制层面:各级政府间利益格局不明确第35-36页
  二、 制度层面:接待制度不健全,程序不透明缺乏制度正义第36页
  三、 文化层面:公共精神的匮乏,廉政文化的缺失第36-38页
  四、 人性层面:缺乏自制第38-39页
第五章 国外发达国家公务接待方式的经验借鉴第39-43页
 第一节 接待的方式方法层面:简约高效第39页
 第二节 接待的法律和制度层面:制度健全,程序透明第39-40页
 第三节 接待的财政预算层面:严格透明第40-41页
 第四节 接待的监督层面:信息公开,全民监督第41-42页
 第五节 接待的文化层面:倡导廉政文化,培养节约精神第42-43页
第六章 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第43-54页
 第一节 转变接待理念,倡导节约的行政文化第43-45页
  一、 转变接待理念,倡导节俭文化第43-44页
  二、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第44页
  三、 打造节约型接待,构建服务型政府第44-45页
 第二节 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改革第45-47页
  一、 用餐方面第45-46页
  二、 用车和住宿方面第46页
  三、 礼品方面第46-47页
 第三节 完善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制度建设第47-50页
  一、 地方政府要科学界定接待标准与范围第47-48页
  二、 加快政府接待方式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第48-49页
  三、 建立制度执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49页
  四、 强化推行接待信息公开第49-50页
 第四节 完善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监督体系第50-54页
  一、 内部监督第50-51页
  二、 外部监督第51-52页
  三、 建立政府接待的绩效考核制度第52-54页
结论第54-55页
附件第55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后记第61-62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治理中政府行为研究--利益分析视角
下一篇: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和顺侨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