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| ·选题的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| ·西方学者对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中国学者对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| 2 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与前奏 | 第16-24页 |
| ·“政治体制”概念解读 | 第16-17页 |
| ·“体制”、“政治体制” | 第16-17页 |
| ·“政治体制改革” | 第17页 |
| ·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:苏联体制的弊端 | 第17-20页 |
| ·苏联政治体制的历史作用 | 第17-18页 |
| ·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 | 第18-20页 |
| ·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前奏:戈尔巴乔夫的“大尺度”改革 | 第20-24页 |
| 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 | 第20-21页 |
| 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试验及其结果 | 第21-24页 |
| 3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激进转轨:叶利钦时期“全盘西化”的改革 | 第24-31页 |
| ·“十月事件”前俄罗斯激进的政治转轨 | 第24-27页 |
| ·独立前后俄罗斯政治转轨激进展开 | 第24-26页 |
| ·叶利钦时期推行激进政治转轨的逻辑 | 第26-27页 |
| ·“十月事件”后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| 第27-31页 |
| ·叶利钦平息议会派与总统的“体制之争” | 第27-28页 |
| ·“十月事件”后总统集权制确立 | 第28页 |
| ·新宪法颁布,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化演进 | 第28-31页 |
| 4 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平稳有序改革:普京时期“可控民主”型改革 | 第31-38页 |
| ·普京时期政治体制的“平稳有序”改革及其逻辑 | 第31-35页 |
| ·普京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关注点 | 第31-34页 |
| ·普京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 | 第34-35页 |
| ·总统集权制发展与“可控民主” | 第35-38页 |
| ·“可控民主”点睛普京政改特色 | 第35-36页 |
| ·总统集权制发展与俄罗斯民主进程 | 第36-38页 |
| 5 研究结论 | 第38-41页 |
| ·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有历史必然性,但“西化”并非唯一的选择 | 第38页 |
| ·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从开端、激进转轨到平稳有序的演进,但不同阶段各有改革逻辑 | 第38-39页 |
| ·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与领导人的能动因素相关,但他们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不同 | 第39-40页 |
| ·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一定意义上推进了民主化,但社会制度发生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倒退 | 第40-41页 |
| 结语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45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