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怪小说序跋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6-15页 |
第一章 志怪小说序跋之思想内涵 | 第15-27页 |
第一节 文人士子思想情感的表达 | 第15-18页 |
一、 志怪小说作者的思想情感 | 第15-17页 |
二、 序跋作者的思想情感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鬼神信仰的体现 | 第18-22页 |
一、 鬼怪信仰 | 第18-20页 |
二、 神话思想 | 第20-22页 |
第三节 儒道佛思想的影响 | 第22-27页 |
一、 载道言志 | 第22-23页 |
二、 神仙道教 | 第23-25页 |
三、 因果报应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志怪小说序跋之小说批评 | 第27-38页 |
第一节 论志怪小说的功能 | 第27-33页 |
一、 宣泄功能 | 第27-29页 |
二、 娱乐功能 | 第29-31页 |
三、 劝惩功能 | 第31-33页 |
第二节 论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 | 第33-38页 |
一、 真实与虚构的统一 | 第33-35页 |
二、 奇异的审美境界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 志怪小说序跋的多重价值 | 第38-47页 |
第一节 史料价值 | 第38-42页 |
一、 考证作者 | 第38-40页 |
二、 编辑出版史料价值 | 第40-42页 |
第二节 文学思想史价值 | 第42-45页 |
一、 古代文人心态 | 第42-43页 |
二、 小说创作与批评理论 | 第43-45页 |
第三节 文化价值 | 第45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