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LTE系统的CQI反馈及性能分析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| ·LTE系统产生原因 | 第10-11页 |
| ·后期演进 | 第11-14页 |
| ·候选方案 | 第12-13页 |
| ·关键技术 | 第13-14页 |
| ·自适应技术 | 第14-16页 |
| ·链路自适应技术分类与应用 | 第14-15页 |
| ·链路自适应技术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·挑战与难点 | 第16-17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CQI上报模式分析 | 第19-36页 |
| ·引言 | 第19页 |
| ·上报信息的基本定义 | 第19页 |
| ·各种上报模式/参数的标准背景分析 | 第19-25页 |
| ·上报周期的分类 | 第20页 |
| ·CQI上报类型 | 第20-22页 |
| ·用PUCCH进行周期性上报的各种模式 | 第22页 |
| ·用PUSCH进行非周期性上报的各种模式 | 第22-23页 |
| ·用PUSCH进行非周期上报调研 | 第23-25页 |
| ·不同模式/参数的性能仿真及总结 | 第25-34页 |
| ·上报模式仿真配置 | 第25-27页 |
| ·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4页 |
| ·自适应上报模式配置可行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第三章 CQI信道估计误差研究 | 第36-50页 |
| ·引言 | 第36页 |
| ·系统模型 | 第36-37页 |
| ·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| ·信道估计误差对系统频谱效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信道估计误差对SINR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CQI调整策略 | 第40-43页 |
| ·基于调度的CQI调整方案(SCA) | 第40-41页 |
| ·基于权重平均思想的优化策略 | 第41-42页 |
| ·自适应调整时间窗方案(ATW) | 第42-43页 |
| ·理论分析与推导 | 第43-47页 |
| ·原理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·数学公式比较 | 第44-47页 |
| ·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调度 | 第47页 |
| ·权重算法 | 第47-48页 |
| ·ATW算法 | 第48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四章 CQI时延补偿机制研究 | 第50-73页 |
| ·引言 | 第50-53页 |
| ·CQI时延组成 | 第50-51页 |
| ·CQI时延产生机制 | 第51-52页 |
| ·CQI时延影响定性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信道建模与信道变化情况分析 | 第53-63页 |
| ·信道建模 | 第53页 |
| ·信道变化情况分析 | 第53-63页 |
| ·CQI时延问题 | 第63-66页 |
| ·MCS变化规律 | 第63-66页 |
| ·CQI时序关系 | 第66页 |
| ·CQI时延补偿算法 | 第66-68页 |
| ·权重平均算法(WMS) | 第67页 |
| ·基于最小均方差的预测算法(NLMS-PS) | 第67-68页 |
| ·仿真结果 | 第68-71页 |
| ·WMS算法 | 第68-69页 |
| ·NLMS-PS算法 | 第69-7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| ·全文总结及主要贡献 | 第73-74页 |
| ·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及未来研究方向 | 第74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-80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