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法官角色要求--以全国优秀法官为样本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法官角色与法官角色要求 | 第9-19页 |
一、法官角色的概述 | 第9-11页 |
(一)法官的涵义 | 第9-10页 |
(二)角色的涵义 | 第10页 |
(三)角色在法官职业中的作用 | 第10-11页 |
二、法官角色要求 | 第11-15页 |
(一)法官的政治要求 | 第11-13页 |
(二)法官的职业要求 | 第13-14页 |
(三)法官的社会要求 | 第14-15页 |
三、全国优秀法官的样本分析 | 第15-19页 |
(一)全国优秀法官评选简介 | 第15页 |
(二)全国优秀法官的事迹选样 | 第15-19页 |
第二章 优秀法官角色要求的内容 | 第19-29页 |
一、业务素质要求 | 第19-22页 |
(一)专业知识要求和司法经验要求 | 第19-21页 |
(二)司法理念要求 | 第21-22页 |
二、审判能力要求 | 第22-25页 |
(一)较强的法律适用能力 | 第22-23页 |
(二)细致的分析判断能力 | 第23-24页 |
(三)精湛的文书表达能力 | 第24页 |
(四)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 | 第24-25页 |
(五)卓越的综合调研能力 | 第25页 |
三、调解能力要求 | 第25-27页 |
(一)“说”的权利与“听”的义务 | 第25-26页 |
(二)“听”的要求 | 第26-27页 |
四、道德修养要求 | 第27-29页 |
(一)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 | 第28-29页 |
(二)法官的社会道德要求 | 第29页 |
第三章 优秀法官角色要求形成的原因 | 第29-37页 |
一、司法制度的发展 | 第29-32页 |
(一)法官任职条件的变迁 | 第29-31页 |
(二)法官学历结构的变化 | 第31-32页 |
二、社会转型的要求 | 第32-35页 |
(一)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变迁 | 第32-34页 |
(二)社会整体诉讼率的增高 | 第34-35页 |
三、司法的公正与公信力要求 | 第35-37页 |
(一)司法公正对法官道德的要求 | 第35-36页 |
(二)司法公信力对法官道德的要求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法官角色要求的适应与完善 | 第37-46页 |
一、加强法官道德建设以适应法官角色要求 | 第37-39页 |
(一)明确道德定位 | 第38页 |
(二)参加社会道德实践 | 第38-39页 |
二、审判与调解的合理适用 | 第39-44页 |
(一)审判程序的合理适用 | 第39-40页 |
(二)调解程序的合理适用 | 第40-42页 |
(三)根据法律诉求决定纠纷解决的适用程序 | 第42-44页 |
三、改革司法制度以完善法官角色要求 | 第44-46页 |
(一)从行政管理到法院管理 | 第44页 |
(二)从司法独立到法官独立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