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5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| ·丝素蛋白 | 第11-13页 |
| ·丝素蛋白的结构与性能 | 第11-12页 |
| ·丝素蛋白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| ·防水透湿织物概述 | 第13-15页 |
| ·防水透湿织物及其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防水透湿机理 | 第14-15页 |
| ·防水透湿涂层技术 | 第15-18页 |
| ·涂层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防水透湿涂层剂种类 | 第16页 |
| ·防水透湿涂层整理的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互穿网络结构简介 | 第18-20页 |
| ·课题的立意、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的创新点 | 第2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0-25页 |
| 第二章 丝素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整理研究 | 第25-42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5-28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5-26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测试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8-40页 |
| ·丝素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28-32页 |
| ·丝素粒径及用量对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| ·丝素用量对涂层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 | 第30页 |
| ·丝素用量对涂层织物白度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丝素粉体用量对涂层织物耐磨性、硬挺度和断裂强度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丝素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应用工艺研究 | 第32-35页 |
| ·涂层增重率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交联剂用量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33页 |
| ·焙烘温度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焙烘时间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丝素改性水性聚氨酯共混膜性能分析 | 第35-40页 |
| 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SEM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·热重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| 第三章 天然高分子增稠剂与丝素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整理研究 | 第42-50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2-44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42-4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3页 |
| ·测试方法 | 第43-4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4-48页 |
| ·合成增稠剂与天然增稠剂对增稠效果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海藻酸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海藻酸钠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45页 |
| ·海藻酸钠与丝素复合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聚阴离子纤维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| ·聚阴离子纤维素用量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·聚阴离子纤维素与丝素复合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0页 |
| 第四章 聚乙烯吡咯烷酮与丝素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整理研究 | 第50-65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50-52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50-5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1页 |
| ·测试方法 | 第51-5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2页 |
| ·PVP用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PVP用量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PVP与丝素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| ·PVP与丝素复合对涂层织物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| ·PVP与丝素复合对手感和白度的影响 | 第56页 |
| ·PVP与丝素复合对耐洗性能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PVP与丝素复合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PVP与丝素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性能分析 | 第58-62页 |
| ·红外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扫描电镜分析(SEM) | 第59-60页 |
| ·热重分析(TG) | 第60-61页 |
| ·XRD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5-67页 |
| ·结论 | 第65页 |
| ·建议 | 第65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