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7页 |
·选题背景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联动发展理论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联动发展关系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联动发展实证研究 | 第13页 |
·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·重难点,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-17页 |
2 两业联动发展的理论支持 | 第17-21页 |
·共生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协同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联动,协同,共生的逻辑关系 | 第19-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联动模式分析 | 第21-33页 |
·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| 第21-23页 |
·总量增长迅猛 | 第21-22页 |
·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| 第22页 |
·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| 第22-23页 |
·制造企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| 第23页 |
·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| 第23-28页 |
·物流产业规模扩大 | 第23-24页 |
·物流园区成长,但总体水平不高 | 第24-26页 |
·物流费用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| 第26-27页 |
·物流逐渐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 | 第27-28页 |
·中国两业联动模式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物流活动外包 | 第28-29页 |
·独立物流部门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3页 |
4 中国两业联动发展水平及趋势分析——国别比较 | 第33-43页 |
·投入产出表及主要指标 | 第33-34页 |
·两业联动的国际比较 | 第34-40页 |
·物流业与制造业间的直接消耗系数测算及分析 | 第35-39页 |
·物流业与 6 类制造子行业间的直接消耗系数测算及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3页 |
5 中国两业联动发展的特征分析——国内比较 | 第43-55页 |
·全国层面的两业联动特征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43-48页 |
·平稳性检验 | 第45-47页 |
·协整检验 | 第47-48页 |
·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48页 |
·省域层面的两业联动特征分析 | 第48-53页 |
·各省物流业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测算及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各省制造业对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测算及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6 促进中国两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55-61页 |
·区别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模式 | 第55页 |
·物流业嵌入制造集群网络 | 第55-56页 |
·规范互信机制 | 第56-57页 |
·提升物流业对服务业的需求 | 第57-58页 |
·区别对待东中西地区的两业联动 | 第58页 |
·区别对待制造业各子行业与物流业的联动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