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0页 |
·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5-25页 |
·气候变化及其对草地的影响研究概况 | 第15-20页 |
·利用植被指数进行植被监测的国内外研究 | 第20-23页 |
·新疆天山山区草地研究概况 | 第23-24页 |
·植被类型改变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反馈研究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区地理概况 | 第25-27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5页 |
·地质与地貌 | 第25-26页 |
·气候 | 第26-27页 |
·水文、积雪、冰川、冻土 | 第27页 |
·植被与土壤 | 第27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天山山区降水和温度变化特征 | 第30-47页 |
·引言 | 第30-31页 |
·资料与方法 | 第31-35页 |
·地面资料 | 第31-32页 |
·面雨量计算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天山山区面雨量分布特征 | 第35-41页 |
·天山山区面雨量年分布特征 | 第35-38页 |
·天山山区面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 | 第38-41页 |
·天山山区温度分布特征 | 第41-45页 |
·天山山区温度年际变化特征 | 第41-43页 |
·天山山区温度的季节分布特征 | 第43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三章 天山山区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 | 第47-61页 |
·引言 | 第47-48页 |
·资料与计算方法 | 第48-50页 |
·数据资料 | 第48页 |
·水汽含量计算方法 | 第48-50页 |
·基于探空站点的水汽含量 | 第50-51页 |
·利用地面水汽压计算的水汽含量 | 第51-59页 |
·天山山区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 | 第52-55页 |
·天山山区水汽含量的变化特征 | 第55-59页 |
·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天山山区水汽通量变化特征 | 第61-75页 |
·引言 | 第61页 |
·资料和方法 | 第61-63页 |
·天山山区水汽输入、输出和收支变化 | 第63-73页 |
·天山山区年平均水汽输入、输出和收支变化 | 第63-65页 |
·天山山区春季水汽输入、输出和收支变 | 第65-67页 |
·天山山区夏季水汽输入、输出和收支变化 | 第67-69页 |
·天山山区秋季水汽输入、输出和收支变化 | 第69-71页 |
·天山山区冬季水汽输入、输出和收支变化 | 第71-73页 |
·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五章 天山山区不同草地类型的气候变化特征 | 第75-93页 |
·引言 | 第75-76页 |
·资料获取与处理 | 第76页 |
·不同草地类型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 | 第76-90页 |
·荒漠草地气候变化趋势 | 第76-78页 |
·草原化荒漠草地气候变化趋势 | 第78-80页 |
·荒漠草原草地气候变化趋势 | 第80-82页 |
·草原草地气候变化趋势 | 第82-84页 |
·草甸草原草地气候变化趋势 | 第84-86页 |
·高寒草原草地气候变化趋势 | 第86-88页 |
·高寒草甸草地气候变化趋势 | 第88-90页 |
·小结 | 第90-93页 |
第六章 基于 MODIS 的草地类型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| 第93-114页 |
·引言 | 第93-95页 |
·资料与方法 | 第95-97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95页 |
·资料的处理方法 | 第95-97页 |
·天山山区 NDVI 分布及变化 | 第97-101页 |
·天山山区 NDVI 分布特征 | 第97页 |
·天山山区 NDVI 变化特征 | 第97-99页 |
·天山山区 NDVI 分布特征与降水温度的关系 | 第99-101页 |
·2000~2009 年不同草地类型 NDVI 的变化特征 | 第101-104页 |
·不同草地类型 NDVI 年变化特征 | 第101-102页 |
·不同草地类型 NDVI 的月变化特征 | 第102-104页 |
·不同草地类型 NDVI 的变化及其与降水温度的相关关系 | 第104页 |
·1961~2009 年不同草地类型 NDVI 重建及其变化特征 | 第104-111页 |
·1961~2009 荒漠草地 NDVI 变化特征 | 第105-106页 |
·1961~2009 草原化荒漠草地 NDVI 变化特征 | 第106页 |
·1961~2009 荒漠草原草地 NDVI 变化特征 | 第106-107页 |
·1961~2009 草原草地 NDVI 变化特征 | 第107-108页 |
·1961~2009 草甸草原草地 NDVI 变化特征 | 第108-109页 |
·1961~2009 高寒草原草地 NDVI 变化特征 | 第109-110页 |
·1961~2009 高寒草甸草地 NDVI 变化特征 | 第110-111页 |
·小结 | 第111-114页 |
第七章 植被类型改变对新疆气候的影响 | 第114-140页 |
·引言 | 第114-115页 |
·区域气候模式介绍和数值试验方案 | 第115-118页 |
·区域气候模式介绍 | 第115-116页 |
·数值方案设计 | 第116-118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118-138页 |
·观测数据 | 第118-119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119-120页 |
·CRU 资料在新疆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| 第120-122页 |
·模式性能检验 | 第122-127页 |
·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 | 第127-138页 |
·小结 | 第138-140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40-145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40-144页 |
·天山山区降水的变化及分布特征 | 第140页 |
·天山山区温度的变化和分布特征 | 第140页 |
·天山山区水汽含量及通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 | 第140-141页 |
·天山山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气候变化特征 | 第141-142页 |
·天山山区 MODIS 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| 第142-143页 |
·天山及天山北部植被类型改变对新疆气候的影响 | 第143-144页 |
·展望 | 第144-145页 |
附录 | 第145-1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6-155页 |
致谢 | 第155-15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56-1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