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地方经济论文

第三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促进机制研究--兼论长治地区经济转型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·重要概念第14-22页
     ·资源型区域第14-18页
     ·第三产业第18-22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·技术路线与框架结构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框架结构第24-25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25-27页
第二章 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第27-52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27-33页
     ·产业结构理论第27-31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1-33页
   ·资源型区域转型的理论研究第33-39页
     ·对资源型区域经济社会组织模式的研究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对资源型地区发展问题的研究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对资源型地区转型模式的研究第38-39页
   ·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实践经验第39-52页
     ·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案例研究第39-45页
     ·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实践经验总结第45-52页
第三章 第三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促进机制的理论研究第52-81页
   ·我国资源型区域的发展缺陷第52-63页
     ·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问题第52-55页
     ·资源型区域的就业问题第55-57页
     ·资源型区域的城镇发展问题第57-59页
     ·资源型区域的收入分配问题第59-62页
     ·资源型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第62-63页
   ·我国资源型区域的转型目标第63-64页
   ·第三产业发展的外部性特征第64-75页
     ·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外部性第64-66页
     ·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外部性第66-69页
     ·第三产业对城镇发展的外部性第69-71页
     ·第三产业对民生的外部性第71-72页
     ·第三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外部性第72-75页
   ·第三产业发展与资源型区域转型的路径一致性第75-81页
     ·第三产业的外部性特征与资源型区域转型目标相契合第75-76页
     ·第三产业占比提高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第76-81页
第四章 第三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促进机制的实证研究第81-102页
   ·数据准备及适应性分析第81-88页
     ·对中国资源型区域的统计划分第81-86页
     ·区域经济、社会特征的评价体系第86-88页
   ·基于信息熵评价方法的区域发展状况比较分析第88-95页
     ·信息熵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第88-90页
     ·信息熵评价结果分析第90-95页
   ·第三产业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计量分析第95-99页
     ·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回归结果分析第96-99页
   ·实证分析结果综述第99-102页
第五章 长治地区经济转型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第102-134页
   ·长治地区的基本情况介绍第102-108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的经济状况及资源依赖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第105-108页
   ·长治地区经济转型的经验与评价第108-120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经济转型的成果经验第108-113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经济转型的效率评价第113-120页
   ·长治地区发展第三产业与经济转型的内在联系第120-121页
   ·长治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路径第121-134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 SWOT 分析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战略路径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路径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路径第127-129页
     ·长治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路径第129-134页
第六章 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第134-138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134-136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36-138页
参考文献第138-144页
致谢第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--以山东东营为例
下一篇:DMSP/OLS数据支持的贫困地区测度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