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法律问题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2页 |
一、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8页 |
二、 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三、 研究思路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排污权初始分配基本理论 | 第12-21页 |
一、 排污权概述 | 第12-15页 |
(一) 排污权的起源 | 第12-13页 |
(二) 排污权的基本内涵 | 第13-14页 |
(三) 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内涵 | 第14-15页 |
二、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(一)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概念 | 第16页 |
(二)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特征 | 第16-17页 |
三、 排污权初始分配法律关系的构成 | 第17-20页 |
(一)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主体 | 第18-19页 |
(二)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客体 | 第19页 |
(三)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内容 | 第19-2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础 | 第21-28页 |
一、 污染物总量控制释义 | 第21-23页 |
(一) 总量控制释义 | 第21-22页 |
(二)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| 第22页 |
(三)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优势 | 第22-23页 |
二、 我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证剖析 | 第23-25页 |
(一) 实施概况 | 第23-24页 |
(二) 问题剖析 | 第24-25页 |
三、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优化 | 第25-27页 |
(一) 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规定 | 第25页 |
(二) 加强污染源的监测和核算 | 第25-26页 |
(三) 完善排污许可制度 | 第26页 |
(四) 健全排污监管制度 | 第26-2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本模式 | 第28-41页 |
一、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本模式释义 | 第28-30页 |
(一) 免费分配 | 第28-29页 |
(二) 有偿分配 | 第29-30页 |
二、 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的实证探析 | 第30-33页 |
(一) “太原模式” | 第31页 |
(二) “嘉兴模式” | 第31-32页 |
(三) “江苏模式” | 第32-33页 |
(四) “绍兴模式” | 第33页 |
三、 现行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的问题剖析 | 第33-35页 |
(一) 免费分配模式面临的问题 | 第33-35页 |
(二) 有偿分配模式面临的问题 | 第35页 |
四、 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模式重构 | 第35-40页 |
(一) 有偿分配与无偿分配相结合 | 第36-38页 |
(二) 有偿分配形成以拍卖为主的格局 | 第38-4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础价格 | 第41-47页 |
一、 我国现行基础价格的理性剖析 | 第41-43页 |
(一) 实践概况 | 第41-42页 |
(二) 现行做法的评析 | 第42-43页 |
二、 我国基础价格形成机制的构建 | 第43-46页 |
(一) 基础价格的制定原则 | 第43-44页 |
(二) 基础价格的构成因素 | 第44-45页 |
(三) 基础价格的制定程序 | 第45-4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3-54页 |
后记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