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5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论文框架及创新之处 | 第22-25页 |
第2章 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形成发展 | 第25-42页 |
·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25-32页 |
·马克思主义生态保护思想 | 第25-30页 |
·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保护思想 | 第30-32页 |
·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| 第32-36页 |
·生态问题威胁人类生存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生态问题制约经济持续发展 | 第33-35页 |
·中国面临西方转嫁生态危机的危险 | 第35-36页 |
·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| 第36-42页 |
·萌芽阶段 | 第36-37页 |
·形成阶段 | 第37-38页 |
·发展阶段 | 第38-40页 |
·完善阶段 | 第40-42页 |
第3章 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主要内容 | 第42-59页 |
·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指导思想 | 第42-46页 |
·坚持科学发展观 | 第42-44页 |
·建设生态文明 | 第44-46页 |
·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指导原则 | 第46-48页 |
·坚持法治原则 | 第46页 |
·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| 第46-47页 |
·坚持民主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坚持平等原则 | 第48页 |
·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目标 | 第48-50页 |
·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 | 第48-49页 |
·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同步发展 | 第49-50页 |
·建设美丽中国 | 第50页 |
·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重点 | 第50-55页 |
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| 第50-52页 |
·发展循环经济、绿色经济、低碳经济 | 第52-54页 |
·实行生态保护问责制 | 第54-55页 |
·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步骤 | 第55-59页 |
·污染物的治理与减排 | 第55-56页 |
·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| 第56页 |
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| 第56-59页 |
第4章 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实施途径 | 第59-72页 |
·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| 第59-64页 |
·强化政府引导民众意识的功能 | 第59-60页 |
·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 | 第60-62页 |
·形成和谐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 | 第62-63页 |
·弘扬生态价值观 | 第63-64页 |
·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| 第64-67页 |
·完善生态补偿对象 | 第64-65页 |
·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| 第65-66页 |
·建立生态补偿法 | 第66-67页 |
·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措施 | 第67-70页 |
·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与政策 | 第67-68页 |
·完善生态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| 第68-69页 |
·完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 | 第69-70页 |
·通过科学技术形成技术保障 | 第70-72页 |
·着重建设新能源 | 第70-71页 |
·着重发展新技术 | 第71-72页 |
第5章 当代中国生态保护战略的实践价值 | 第72-76页 |
·有利于调整生态建设和资金投入的方向 | 第72页 |
·有利于促进执政党执政理念的转变 | 第72-73页 |
·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| 第73-74页 |
·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| 第74-76页 |
结论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