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29页 |
·分子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| 第10-16页 |
·光诱导电子转移 | 第11-13页 |
·分子内电荷转移 | 第13-14页 |
·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| 第14-15页 |
·激基缔合物 | 第15-16页 |
·罗丹明类汞离子和铜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| 第16-28页 |
·罗丹明类荧光探针 | 第16-17页 |
·罗丹明类汞离子荧光探针 | 第17-22页 |
·罗丹明类铜离子荧光探针 | 第22-28页 |
·本论文的设计思想与工作内容 | 第28-29页 |
2 基于罗丹明6G的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| 第29-49页 |
·概述 | 第29-30页 |
·汞离子探针Rh6G-Np的合成路线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1-39页 |
·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31页 |
·探针Rh6G-Np的合成步骤 | 第31-37页 |
·探针Rh6G-Np的光谱测试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8页 |
·Rh6G-Np对Hg~(2+)的荧光滴定光谱 | 第39-40页 |
·Rh6G-Np对Hg~(2+)的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 | 第40-42页 |
·Rh6G-Np对汞离子的可逆性测试 | 第42-43页 |
·pH对探针Rh6G-Np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探针Rh6G-Np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和竞争性 | 第44-45页 |
·Rh6G-Np和汞离子的络合比 | 第45-46页 |
·Rh6G-Np对汞离子检测限 | 第46-47页 |
·Rh6G-Np在实际水环境中的性能研究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3 基于罗丹明B的铜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 | 第49-61页 |
·概述 | 第49页 |
·铜离子探针RhB-Np的合成路线 | 第49-5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0-54页 |
·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50页 |
·铜离子探针RhB-Np的合成步骤 | 第50-52页 |
·探针RhB-Np的光谱测试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4-59页 |
·RhB-Np对Cu~(2+)的荧光滴定光谱 | 第54-55页 |
·RhB-Np对Cu~(2+)的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 | 第55-56页 |
·RhB-Np对Cu~(2+)的检测限 | 第56-57页 |
·RhB-Np对Cu~(2+)的可逆性测试 | 第57-58页 |
·探针RhB-Np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和竞争性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附录 化合物的部分谱图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