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1-25页 |
·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对环境的危害 | 第11-12页 |
·加氢脱硫技术(HDS) | 第12-13页 |
·加氢脱硫机理 | 第12-13页 |
·加氢脱硫催化剂 | 第13页 |
·非加氢脱硫技术 | 第13-18页 |
·萃取脱硫技术 | 第13-14页 |
·生物脱硫技术(BDS) | 第14-16页 |
·吸附脱硫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络合脱硫技术 | 第17-18页 |
·氧化脱硫技术 | 第18-24页 |
·氧化脱硫机理 | 第18页 |
·H_2O_2氧化脱硫体系 | 第18-20页 |
·油溶性氧化脱硫体系 | 第20-22页 |
·分子氧氧化脱硫体系 | 第22-23页 |
·光致氧化脱硫 | 第23-24页 |
·课题的定位及主要内容 | 第24-25页 |
2 改性MoO_3/SiO_2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和氧化脱硫活性 | 第25-4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5-28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2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MoO_3/SiO_2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Na改性MoO_3/SiO_2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K改性MoO_3/SiO_2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等离子体改性MoO_3/SiO_2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·催化剂氧化脱硫性能评价条件 | 第27-28页 |
·催化剂表征 | 第28页 |
·X射线衍射 | 第28页 |
·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| 第28页 |
·低温氮气物理吸附 | 第28页 |
·X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28页 |
·紫外可见拉曼光谱 | 第2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8-41页 |
·催化剂表征结果 | 第28-36页 |
·催化剂的氧化脱硫活性 | 第36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3 DBT氧化反应的自由基机理探讨 | 第43-49页 |
·引言 | 第4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3-45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4页 |
·异丙醇作为自由基捕获剂的反应评价条件 | 第44-45页 |
·BQ作为自由基捕获剂的反应评价条件 | 第45页 |
·香豆素和羟基自由基反应荧光测试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48页 |
·异丙醇和对苯醌的加入对体系ODS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谱学表征 | 第46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4 溶剂热法合成Ti掺杂MoO_2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和活性评价 | 第49-5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9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4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9页 |
·溶剂热法合成Ti-MoO_2 | 第49页 |
·体相MoO_3的制备 | 第49页 |
·机械混合法制备Ti-MoO_2/SiO_2催化剂 | 第49页 |
·催化剂表征 | 第49-50页 |
·X射线衍射 | 第49页 |
·X射线荧光光谱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