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8页 |
·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5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简单评述 | 第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6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18-22页 |
·金融发展理论 | 第18-20页 |
·金融结构理论 | 第18页 |
·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金融约束理论 | 第19页 |
·金融功能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关于金融发展决定因素的相关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地方金融对经济促进作用的比较研究:潍坊与聊城比较 | 第22-35页 |
·潍坊与聊城的金融与经济发展概况比较 | 第22-28页 |
·经济发展的概况比较 | 第22-24页 |
·金融发展概况的比较 | 第24-28页 |
·本节小结 | 第28页 |
·地方金融对地方经济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 | 第28-35页 |
·潍坊、聊城两地的实证比较分析 | 第28-34页 |
·实证结论分析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潍坊与聊城金融发展政策的比较 | 第35-39页 |
·潍坊“十一五”期间的金融发展政策 | 第35-36页 |
·以最新的理念认识金融产业 | 第35-36页 |
·以最强的力度扶持金融产业加快发展 | 第36页 |
·潍坊“十二五”期间的金融发展政策 | 第36-37页 |
·聊城金融发展政策 | 第37-38页 |
·聊城“十一五”期间的金融发展政策 | 第37页 |
·聊城“十二五”期间的金融发展政策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影响和制约地方金融发展的因素—基于对潍坊和聊城的研究 | 第39-46页 |
·地方政府的干预是影响对当地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| 第39-42页 |
·地方政府干预地方金融的正面效应 | 第39-41页 |
·地方政府干预地方金融的负面效应 | 第41-42页 |
·经济基础的不同对地方金融的影响 | 第42页 |
·金融意识的强弱对地方金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既得利益集团对金融创新的阻碍作用 | 第43-44页 |
·法律制度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六章 促进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| 第46-50页 |
·加强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引导作用 | 第46-47页 |
·银行业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 | 第47页 |
·保险市场应积极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| 第47-48页 |
·资本市场应积极发挥资金融通的作用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