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问题研究--以“毕节模式”为例
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我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基本问题 | 第13-19页 |
| ·我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主客体及目的 | 第13-14页 |
| ·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基本内涵 | 第13-14页 |
| ·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主客体 | 第14页 |
| ·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目的意义 | 第14页 |
| ·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新特点 | 第14-16页 |
| ·社会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| 第15页 |
| ·服务方式发生显著变化 | 第15-16页 |
| ·服务队伍发生明显变化 | 第16页 |
| ·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缘由 | 第16-19页 |
| ·民主党派职能提升的内涵所在 | 第16-17页 |
| ·我国公民社会走向成熟的需要 | 第17-18页 |
| 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| 第18-19页 |
| 第3章 我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成就与不足 | 第19-22页 |
| ·我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成就 | 第19-20页 |
| ·目前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 | 第20-22页 |
| ·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| 第20页 |
| ·队伍能力尚且不足 | 第20-21页 |
| ·服务资源保障欠缺 | 第21-22页 |
| 第4章 “毕节模式”的形成及其借鉴意义 | 第22-36页 |
| ·“毕节模式”及其两大特征 | 第22-28页 |
| ·经济与生态、人口彼此促进实现共赢 | 第22-24页 |
| ·多党合作共建、共同促进发展 | 第24-28页 |
| ·中国农工民主党对“毕节模式”形成的贡献 | 第28-33页 |
| ·智力支持授之以渔 | 第29-30页 |
| ·招商引资输血带动 | 第30页 |
| ·同心助医教育先行 | 第30-32页 |
| ·建言献策助力发展 | 第32页 |
| ·上下一心合力共为 | 第32-33页 |
| 1.农工党山东省委实地支援大方 | 第32-33页 |
| 2.农工党济南市委出资助力大方 | 第33页 |
| ·“毕节模式”的借鉴意义 | 第33-36页 |
| ·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| 第34页 |
| ·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| 第34-35页 |
| ·坚持三大主题毫不动摇 | 第35页 |
| ·发挥民主党派专家学者作用 | 第35-36页 |
| 第5章 新时期民主党派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路 | 第36-44页 |
| ·继承传统、保持特色 | 第36-38页 |
| ·密切关注社情民意 | 第37页 |
| ·加强项目规划管理 | 第37页 |
| ·遵循量力而行原则 | 第37-38页 |
| ·拓宽思路、丰富模式 | 第38-40页 |
| ·扶持贫困地区教育 | 第38-39页 |
| ·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 | 第39-40页 |
| ·关注新农村建设 | 第40页 |
| ·建立制度、健全机制 | 第40-41页 |
| ·成立专门社会服务机构 | 第41页 |
| ·建立社会服务工作制度 | 第41页 |
| ·整合资源、同心合力 | 第41-44页 |
| ·整合资源、升级服务 | 第41-42页 |
| ·同心合力、再铸品牌 | 第42-44页 |
| 结语 | 第44-45页 |
| 注释 | 第45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