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23页 |
一、选题理由 | 第11-12页 |
二、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| 第12-18页 |
(一)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 | 第12-13页 |
(二) 对行政问责制内涵的几种误解 | 第13-15页 |
(三)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石 | 第15-18页 |
三、目前国内的理论探索 | 第18-21页 |
四、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 | 第21-23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21-22页 |
(二) 基本方法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行政问责制的溯源及发展 | 第23-36页 |
一、中国古代的问责思想 | 第23-24页 |
二、现代问责制在我国的兴起及发展 | 第24-29页 |
(一) 当前问责制实践的国内外背景 | 第24-25页 |
(二) 国内问责制的发展现状 | 第25-28页 |
(三) 行政问责制探索的基本成效 | 第28-29页 |
三、济南市行政问责制的实践和启示 | 第29-32页 |
(一) 济南市问责制的实践 | 第29-32页 |
(二) 济南市问责制探索的启示 | 第32页 |
四、国外问责制的实践及经验 | 第32-36页 |
第三章 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3页 |
一、问责环境有待改善 | 第36-37页 |
(一) 问责文化缺失 | 第36页 |
(二) 信息公开不够 | 第36-37页 |
(三) 权责划分不明晰 | 第37页 |
二、问责法规体系不健全 | 第37-40页 |
(一) 缺乏统一的问责法 | 第38页 |
(二) 绩效奖惩机制尚未形成 | 第38页 |
(三) 救济和保障机制不完善 | 第38-39页 |
(四) 监督机制缺失 | 第39页 |
(五) 绩效评估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备 | 第39-40页 |
三、问责要素模糊不定 | 第40-43页 |
(一) 问责主体不合理 | 第40页 |
(二) 问责客体不明确 | 第40-41页 |
(三) 问责范围太狭窄 | 第41-42页 |
(四) 问责程序不规范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 | 第43-51页 |
一、改善问责环境 | 第43-45页 |
(一) 构建问责文化,加快民主政治进程 | 第43页 |
(二) 强化道德责任,建设责任政府 | 第43-44页 |
(三) 推行党务政务公开,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| 第44页 |
(四) 明确行政责任,建立责权统一的管理体制 | 第44-45页 |
二、完善问责法律法规 | 第45-47页 |
(一) 制定统一的行政问责法 | 第45页 |
(二) 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和考核评价机制 | 第45-46页 |
(三) 设计公益诉讼制度和官员权益保障机制 | 第46-47页 |
三、优化问责要素 | 第47-51页 |
(一) 界定行政问责主体 | 第47-48页 |
(二) 明确行政问责客体 | 第48页 |
(三) 规范行政问责内容 | 第48-49页 |
(四) 完善行政问责程序 | 第49-51页 |
结束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