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导论 | 第9-12页 |
(一)选题理由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该选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 有关山东革命根据地的研究 | 第10页 |
2. 有关山东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方面的研究 | 第10页 |
3. 有关中共山东党史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(三)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1页 |
(四)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1-12页 |
一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的背景 | 第12-18页 |
(一)政治背景: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对宪政建设的需求 | 第12-13页 |
1. 山东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| 第12-13页 |
2. 山东根据地政权建设对民主政治的需求 | 第13页 |
(二)社会背景:近代民主潮流下人民群众的宪政需求 | 第13-14页 |
(三)文化背景:西方宪政思想的传播 | 第14-17页 |
1. 西方宪政思想的传播 | 第14-16页 |
2.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| 第16-17页 |
(四)法治背景:近代中国法治转型中的宪政探索 | 第17-18页 |
二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的主要内容 | 第18-27页 |
(一)思想理论的形成 | 第18-20页 |
1. 新民主主义宪政概念的提出 | 第18-19页 |
2. 对宪政的实施问题的分析 | 第19页 |
3.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 | 第19页 |
4.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完善 | 第19-20页 |
(二)政治制度建设 | 第20-27页 |
1. “三三制”民主建设 | 第20-23页 |
2. 《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》 | 第23-26页 |
3. 《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》 | 第26-27页 |
三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的历史地位 | 第27-37页 |
(一)中国宪政发展史中的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 | 第27-31页 |
1. 对晚清以来传统宪政道路的批判与否定 | 第27-29页 |
2. 对新民主主义宪政道路的积极探索 | 第29-30页 |
3. 对社会主义宪政道路的有益启迪 | 第30-31页 |
(二)近代法治文明视野中的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 | 第31-37页 |
1. 近代法治文明进程中的宪政文化 | 第31-32页 |
2. 近代宪政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冲突 | 第32-34页 |
3. 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在近代宪政中国化过程中的积极贡献 | 第34-35页 |
4. 山东根据地宪政探索的历史局限性 | 第35-37页 |
结语 | 第37-38页 |
注释 | 第38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