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宋前悼亡诗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绪论:悼亡诗的界定第9-12页
第一章 先秦两汉:悼亡诗的发轫第12-25页
 第一节 悼亡诗的源起第12-17页
  一、 悼亡诗的文化渊源第12-15页
  二、 丧礼与悼亡诗第15-17页
 第二节 《诗经》中的哀歌第17-21页
  一、 鳏夫悼亡妻:《邶风·绿衣》第18-19页
  二、 寡妻悼亡夫:《唐风·葛生》第19-21页
 第三节 汉代悼亡诗概述第21-25页
第二章 魏晋南北朝:悼亡诗的兴起第25-41页
 第一节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背景第25-29页
  一、 经学的崩溃和名教危机第25-26页
  二、 人的自觉与审美的自觉第26-27页
  三、 生命忧患意识的强烈第27页
  四、 帝王的典范作用第27-28页
  五、 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五言古诗的成熟第28-29页
 第二节 魏晋南北朝悼亡诗的形式体制第29-35页
  一、 创作规模的渐次增长第29-30页
  二、 形制风格与模式化第30-35页
 第三节 魏晋南北朝悼亡诗的情感构成第35-41页
  一、 锥心彻骨的伤悼之情第35-36页
  二、 歌颂亡者的美好品德第36-37页
  三、 同穴共圹的坚贞不渝第37-38页
  四、 面对居室、墓地的深切感怀第38-39页
  五、 悼念亡者时的自我悲悼第39-41页
第三章 隋唐五代:悼亡诗的成熟第41-59页
 第一节 隋唐五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第41-44页
  一、 相对松弛的封建礼法第41-42页
  二、 和合琴瑟的夫妻关系第42-43页
  三、 高度繁荣的诗歌环境第43页
  四、 诗坛名流的积极引领第43-44页
 第二节 隋唐五代悼亡诗的表现形式第44-52页
  一、 创作数量的激增第44-46页
  二、 形式表现与语言风格第46-52页
 第三节 隋唐五代悼亡诗的情感构成第52-59页
  一、 对传统情感的承传第52-55页
  二、 新辟的情感指向第55-59页
结语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4页
附录:宋前悼亡诗系年一览表第64-7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双金属带锯条的锯削仿真及齿形参数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