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与改革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·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 | 第10-16页 |
·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0-13页 |
·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2 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沿革与职能定位分析 | 第18-23页 |
·我国街道办事处的历史沿革 | 第18-20页 |
·起始阶段(1949—1958) | 第18页 |
·成长阶段(1958—1978) | 第18-19页 |
·整体推进(1978—至今) | 第19-20页 |
·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街道办事处的定义和地位 | 第20-21页 |
·街道办事处、社区和居委会的关系 | 第21-23页 |
3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8页 |
·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定位现状 | 第23-25页 |
·街道办事处的机构及其职能 | 第23-24页 |
·新形势下街道办事处现状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街道办事处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8页 |
·“越位”与“错位” | 第25-26页 |
·“缺位”和自治能力薄弱 | 第26-28页 |
4 街道办事处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28-33页 |
·历史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 | 第28-30页 |
·法律更新严重滞后 | 第28页 |
·历史沿革形成的固有模式 | 第28-29页 |
·管理体制改革尝试经验不足 | 第29-30页 |
·压力型体制下的职能扭曲 | 第30-31页 |
·压力型体制的实质 | 第30页 |
·街道办事处职能扭曲 | 第30-31页 |
·社区自治能力弱 | 第31-33页 |
·公民社会发育很不成熟 | 第31页 |
·社区缺乏民主和自治机制 | 第31-33页 |
5 街道办事处改革的对策及走向 | 第33-58页 |
·理念:树立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型政府 | 第33-34页 |
·服务型政府及公民本位的涵义 | 第33-34页 |
·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 | 第34页 |
·体制:理顺各层关系,转变职能 | 第34-42页 |
·完善街道法律,提供法律支持 | 第35-36页 |
·加快推进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| 第36-37页 |
·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与街道的关系 | 第37页 |
·理顺街道与居委会的关系 | 第37-38页 |
·理顺街道与社区的关系 | 第38-39页 |
·重新定位街道办职能 | 第39-42页 |
·建立民主的合作型体制,推进社区自治 | 第42-45页 |
·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| 第42-43页 |
·大力发展社区中介组织,增强居民参与意识 | 第43-45页 |
·探索新形式:多中心治理和服务外包 | 第45-51页 |
·多中心治理的内涵 | 第45-46页 |
·多中心治理对街道办职能转变的指导意义 | 第46-48页 |
·服务外包的内涵 | 第48-49页 |
·服务外包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指导意义 | 第49-51页 |
·各地改革试点: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 | 第51-56页 |
·铜陵模式 | 第52-55页 |
·一级政府的构想 | 第55页 |
·郑州的“条块结合”模式 | 第55-56页 |
·街道办事处改革的走向 | 第56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