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专用术语注释表 | 第7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·网络编码和协作编码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组织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LDPC 码的编译码原理 | 第14-32页 |
| ·LDPC 码的编码原理 | 第14-20页 |
| ·信道编码的思想 | 第14-15页 |
| ·LDPC 码的编码算法 | 第15-20页 |
| ·LDPC 码的译码原理 | 第20-31页 |
| ·LDPC 码的硬判决译码算法 | 第21-24页 |
| ·LDPC 码的软判决译码算法 | 第24-30页 |
| ·硬判决和软判决译码算法的性能比较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网络编码和无线双向中继信道 | 第32-48页 |
| ·网络编码(NC,network coding) | 第32-39页 |
| ·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 | 第32-33页 |
| ·线性网络编码 | 第33-35页 |
| ·网络编码的应用 | 第35-37页 |
| ·网络编码的优缺点 | 第37-39页 |
| ·协作中继信道模型 | 第39-40页 |
| ·放大-转发(Amplify and Forward,AF) | 第39页 |
| ·解码-转发(Decoded and Forward,DF) | 第39-40页 |
| ·AF 和 DF 方式的性能比较 | 第40页 |
| ·无线中继信道中的网络编码方案 | 第40-47页 |
| ·传统传输模式 | 第41页 |
| ·直接网络编码方式 | 第41-42页 |
| ·物理层网络编码(PNC, Physical Network Coding) | 第42-44页 |
| ·三种模式性能比较 | 第44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四章 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联合译码方案 | 第48-60页 |
| ·传统的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结合方案 | 第48-51页 |
| ·传统的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结合方案 | 第48-49页 |
| ·物理层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结合方案 | 第49-51页 |
| ·新的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联合译码方案 | 第51-57页 |
| ·系统模型 | 第51-52页 |
| ·具体实现步骤和理论分析 | 第52-57页 |
| ·误码率性能分析 | 第57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