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| ·我国大豆生产与种质资源利用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大豆核心种质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大豆生育期组的划分 | 第16-17页 |
| ·大豆光温反应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·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| 第19-21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| ·论文总体安排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章 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生育期组的划分 | 第21-40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21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21-22页 |
| ·播种时间 | 第22页 |
| ·记载项目和标准 | 第22页 |
| ·统计方法 | 第2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5页 |
| ·北美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生育期日数表现及其生育期划分标准 | 第22-26页 |
| ·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的生育日数 | 第26页 |
| ·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生育期组的划分 | 第26-27页 |
| ·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生育期组归属 | 第27-35页 |
| ·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生育期组归类 | 第35-37页 |
| 讨论 | 第37-39页 |
| 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三章 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光温综合反应的初步鉴定 | 第40-53页 |
| ·试验目的 | 第4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0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4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0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4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1页 |
| ·春播与夏播处理间的光照、温度差异 | 第4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1-51页 |
| 讨论 | 第51页 |
| 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四章 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生育期结构性状的初步研究 | 第53-65页 |
| ·试验目的 | 第5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53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53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53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5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3-63页 |
| ·部分中国大豆微核心种质 R/V 值 | 第53-6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讨论 | 第63-64页 |
| 小结 | 第64-6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-71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71-72页 |
| 附件 1 | 第72-80页 |
| 附件 2 | 第80-81页 |
| 附件 3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