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一、 刑事推定与证明责任 | 第10-19页 |
(一) 证明责任概念的厘清 | 第10-14页 |
1. 主观证明责任与客观证明责任 | 第10-11页 |
2.提出证据责任与说服责任 | 第11页 |
3.两大法系证明责任的比较 | 第11-13页 |
4.笔者的观点 | 第13-14页 |
(二) 推定对证明责任的影响 | 第14-19页 |
1.学界的代表观点及其评析 | 第14-17页 |
2.推定导致主观证明责任与客观证明责任承担者的分离——以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的反驳为切入 | 第17-19页 |
二、 刑事推定与证明标准 | 第19-27页 |
(一) 证明标准的分层与多元化 | 第19-21页 |
(二) 刑事推定中的证明标准 | 第21-27页 |
1.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中的证明标准 | 第22-26页 |
2.基础事实和推定事实中的证明标准之多维比较 | 第26-27页 |
三、 司法实践中的刑事推定——以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为研究视角 | 第27-35页 |
(一) 刑事法律规范中的推定 | 第27-32页 |
1.“明知”法律规范中的推定问题 | 第28-30页 |
2 “持有型犯罪”法律规范中的推定问题 | 第30-32页 |
(二) 典型案例中的刑事推定 | 第32-35页 |
1.巴拉姆·马利克·阿吉达利等走私毒品案 | 第32-34页 |
2 陈飞等诈骗、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案 | 第34-35页 |
3.刘连琏贪污、受贿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| 第35页 |
四、 刑事推定的规制 | 第35-39页 |
(一) 规制的缘由 | 第35-37页 |
1.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关联的或然性 | 第35-36页 |
2.推定设定的偏见性 | 第36页 |
3.推定对无罪推定原则形成冲击 | 第36-37页 |
(二) 推定规则设立的原则 | 第37-39页 |
1.必要性原则 | 第37页 |
2.禁止死刑推定原则 | 第37页 |
3.禁止二次推定原则 | 第37-38页 |
4.推定法定原则 | 第38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