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中微量有机物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去除工艺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·课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1页 |
·水中微量油检测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水中油深度去除方法 | 第13-17页 |
·水中油的存在形式 | 第13-14页 |
·水中油深度去除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传统吸油材料的吸油机理 | 第15-16页 |
·紫外光降解有机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水中微量甲基橙光催化降解 | 第17-21页 |
·氧化锌负载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锌 | 第20页 |
·氧化锌光催化降解机理 | 第20-21页 |
·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水中微量油分析检测方法 | 第23-34页 |
·前言 | 第23页 |
·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23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紫外检测法 | 第23-24页 |
·红外吸收特征检测法 | 第24-25页 |
·红外测油仪法 | 第25页 |
·总有机碳(TOC)检测法 | 第2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2页 |
·紫外检测法准确性校验 | 第25-28页 |
·红外吸收特征检测法准确性校验 | 第28-30页 |
·红外测油仪法准确性校验 | 第30-31页 |
·总有机碳检测法准确性校验 | 第31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水中油深度去除 | 第34-59页 |
·前言 | 第34页 |
·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5-40页 |
·实验装置 | 第35-36页 |
·膨胀石墨对水中油的深度去除试验 | 第36-38页 |
·吸油纤维对水中油的深度去除试验 | 第38-39页 |
·紫外光与吸油纤维联合除油试验 | 第39-4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0-57页 |
·膨胀石墨对水中油的去除工艺 | 第41-47页 |
·吸油纤维的吸油性能及其对水中油的去除效果 | 第47-51页 |
·紫外光与吸油纤维联合除油工艺 | 第51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4章 水中微量甲基橙的降解 | 第59-67页 |
·前言 | 第59页 |
·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59-60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5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9-6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0页 |
·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| 第60页 |
·光催化反应 | 第6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6页 |
·ZnO微球的形貌 | 第60-61页 |
·泡沫镍/硅烷膜/ZnO复合材料的表征 | 第61-63页 |
·负载次数对复合材料降解效果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不同的复合材料的降解效果比较 | 第64-65页 |
·光催化材料使用寿命 | 第65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