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达苜蓿染色体加倍技术的初步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21页 |
| ·牧草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进展 | 第9-18页 |
| ·诱导多倍体的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多倍体的特征 | 第10-11页 |
| ·牧草种质资源 | 第11-12页 |
| ·诱导多倍体材料的选择 | 第12-13页 |
| ·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 | 第13-16页 |
| ·多倍体鉴定的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牧草多倍体诱导的应用前景 | 第18页 |
| ·苜蓿育种成就及展望 | 第18-20页 |
| ·苜蓿育种的成就 | 第18-19页 |
| ·苜蓿育种展望 | 第19-20页 |
| ·金达苜蓿的介绍 | 第20页 |
| ·本研究工作的研究内容、目的、意义及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7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1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·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试验方法 | 第21-24页 |
| ·枝条顶端诱导多倍体的试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种子诱导多倍体的试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计算标准 | 第26-27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7页 |
| ·愈伤组织诱导多倍体的试验结果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·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愈伤组织类型以及形态特征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·不同浓度的水仙素和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结果 | 第28-31页 |
| ·苜蓿变异体的鉴定结果 | 第31-32页 |
| ·枝条顶端诱导多倍体的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不同的处理对苜蓿枝条存活率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苜蓿变异体的鉴定 | 第33页 |
| ·种子诱导多倍体的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·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形态变化观察 | 第33-35页 |
| ·秋水仙素不同处理对种子出苗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秋水仙素不同处理的多倍体诱导率和成苗情况 | 第36页 |
| ·苜蓿变异体的鉴定 | 第36-37页 |
| 4 讨论 | 第37-42页 |
| ·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材料选择 | 第37-38页 |
| ·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方法的探讨 | 第38-39页 |
| ·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讨论 | 第39页 |
| ·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| 第39-40页 |
| ·加倍植株染色体的混倍性 | 第40-41页 |
| ·利用新诱变剂的探讨 | 第41-42页 |
| 5 结论 | 第42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9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