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田园城市背景下成都新型花木产业带规划设计初探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建设第10页
     ·成都“世界现代田园城市”战略第10页
     ·乡村旅游促进城郊产业转型第10-11页
     ·传统苗圃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生机第11页
     ·居民生活审美意识的提高第1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3-14页
2 新型花木产业带概述第14-24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第14-16页
     ·花木产业带第14-15页
     ·“新”之于“旧”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新型花木产业带第16页
   ·国内外新型花木产业发展及相关研究概况第16-19页
     ·国外发展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国内发展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相关研究动态第18-19页
   ·田园城市对新型花木产业带的启示第19-22页
     ·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解读成都“世界现代田园城市”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成都“世界现代田园城市”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联系和区别第21页
     ·对新型花木产业带规划设计的启示第21-22页
   ·小结第22-24页
3 基础理论分析第24-32页
   ·基础理论第24-28页
     ·产业经济学第24页
     ·景观生态学原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景观美学原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原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·“反规划”理论第27-28页
   ·产业新形势下的专项规划要点探析第28-32页
     ·绿道景观第28-29页
     ·乡村景观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产业带生产标准化第30-32页
4 成都新型花木产业带规划设计研究第32-57页
   ·成都地区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·成都地区花木产业发展概况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成都地区以花木产业为蓝图的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第34-35页
   ·新型花木产业带的功能定位第35-37页
     ·生产功能第35页
     ·休闲娱乐功能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科研、科普教育功能第36页
     ·生态示范功能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综合服务功能第37页
     ·城乡整合功能第37页
   ·新型花木产业带规划设计的原则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整体性与开放性第37页
     ·生态性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参与性第38页
     ·特色性第38页
     ·文化性第38页
     ·多样性第38页
     ·近期与远期规划建设性第38页
   ·新型花木产业带的景观特征定位第38-39页
   ·新型花木产业带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第39-57页
     ·新型花木产业链目标定位第39-41页
     ·空间形态布局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功能活动分区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乡村旅游整合与提升策略第43-44页
     ·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性规划第44-49页
     ·道路系统规划第49-52页
     ·建筑风貌规划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第53-55页
     ·防灾规划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植物规划第56-57页
5 以郫县IT大道花木产业带概念规划设计为例第57-71页
   ·背景概况第57-59页
     ·区位交通概况第57页
     ·水文地理概况第57页
     ·文化概况第57-58页
     ·IT大道花木产业概况第58页
     ·IT大道乡村旅游概况第58-59页
   ·项目规划战略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·花木销售目标战略第59-60页
     ·花木生产高端战略第60页
     ·乡村旅游服务目标市场选择第60-61页
     ·田园城市形态战略第61页
   ·规划设计理念第61页
   ·规划设计思路第61-63页
   ·规划布局意境解读第63页
   ·总体概念规划第63-71页
6 总结与展望第71-73页
   ·总结第71-72页
   ·展望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公园性别空间差异研究--以成都市新华公园为例
下一篇:成都温江区安置小区绿地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