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江堰市农地规模经营发展对策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前言 | 第9-15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| ·文献述评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方案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| ·资料来源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可能的创新 | 第15页 |
| 2 农地规模经营的基础理论 | 第15-18页 |
| ·规模经济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·马克思大农优越论 | 第16-17页 |
| ·制度创新理论 | 第17页 |
| ·合作博弈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3 都江堰市农地规模经营现状 | 第18-24页 |
| ·研究区域及样本概况 | 第18-19页 |
| ·农地规模经营状况 | 第19-24页 |
| ·业主独立经营模式 | 第20-21页 |
| ·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模式 | 第21页 |
| ·多方利益联结经营模式 | 第21-24页 |
| 4 都江堰市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| 第24-32页 |
| ·有利条件 | 第24-29页 |
| ·自然条件良好 | 第24页 |
| ·非农产业发展迅速 | 第24-26页 |
| ·制度政策优势 | 第26-28页 |
| ·群众基础良好 | 第28-29页 |
| ·震后契机 | 第29页 |
| ·制约因素 | 第29-32页 |
| ·制度稳定性不足 | 第29页 |
| ·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| 第29-30页 |
| ·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| 第30-31页 |
| ·融资难题尚待破解 | 第31-32页 |
| 5 都江堰市农地规模经营发展模式 | 第32-39页 |
| ·都江堰市农地规模经营模式选择的原则 | 第32-33页 |
| ·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合理内核 | 第32页 |
| ·效益原则 | 第32页 |
| ·农民群众自愿原则 | 第32-33页 |
| ·因地制宜的原则 | 第33页 |
| ·发展原则 | 第33页 |
| ·都江堰市农地规模经营模式选择的总体思路 | 第33-34页 |
| ·都江堰市农地规模经营可供选择的模式 | 第34-39页 |
| ·“家庭农场—单户经营”模式 | 第34-35页 |
| ·“专业合作—联合经营”模式 | 第35-36页 |
| ·“村企合——集体经营”模式 | 第36-38页 |
| ·“产业带动—企业经营”模式 | 第38-39页 |
| 6 都江堰市农地规模经营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 | 第39-42页 |
| ·具体路径 | 第39-40页 |
| ·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| 第39页 |
| ·提高农民素质 | 第39页 |
| ·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| 第39-40页 |
| ·有效衔接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| 第40页 |
| ·做好“产销”、“农科”对接工作 | 第40页 |
| ·保障措施 | 第40-42页 |
| ·加强法制建设,提高规模经营规范程度 | 第40-41页 |
| ·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 | 第41页 |
| ·逐步转变政府职能,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| 第41-42页 |
| 7 结论 | 第42-44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42-43页 |
| ·研究的不足 | 第43-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| 附件 | 第47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