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热力工程、热机论文--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--换热设备论文

连续与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

摘要第1-14页
ABSTRACT第14-17页
符号说明第17-19页
第1章 绪论第19-35页
   ·引言第19-20页
   ·管壳式换热器概述第20-23页
     ·换热器的类型及特点第20页
     ·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结构研究现状第20-23页
   ·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研究现状第23-27页
     ·换热器性能研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壳程结构改进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壳程强化传热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·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研究现状第27-30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与搭接量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壳程流动特征研究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壳程结构改进第29页
     ·设计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·强化传热理论研究现状第30-34页
     ·熵产最小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场协同理论第31-34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4-35页
第2章 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理论分析第35-57页
   ·引言第35页
   ·连续螺旋折流板结构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·设计原理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螺距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中心假管第38-39页
   ·搭接螺旋折流板结构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 ·设计原理第39-40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与螺距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结构形式与裁剪方式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搭接方式与搭接量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几何参数第43-45页
   ·螺旋流动理论分析第45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3章 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分析第57-93页
   ·引言第57页
   ·数值计算方法第57-61页
     ·物理模型的简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控制方程与湍流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流动工质与边界条件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网格划分与求解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·物理模型第61-62页
   ·数值解精确性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·网格独立性验证第62-64页
     ·数值计算方法验证第64-65页
   ·螺旋通道不同阶段分布第65-68页
   ·壳程螺旋流动分析第68-76页
     ·雷诺数计算方法验证第68-69页
     ·连续螺旋流动流场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 ·速度分布第70-76页
   ·换热管束传热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·典型切面物理量分布第78-82页
   ·螺旋角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第82-89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第82-85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对阻力性能的影响第85-87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对综合性能的影响第87-89页
   ·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熵产分析第89-9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2-93页
第4章 搭接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分析第93-137页
   ·引言第93页
   ·物理模型第93-95页
   ·数值解精确性分析第95-98页
     ·网格独立性验证第95-96页
     ·数值计算方法验证第96-98页
   ·传热系数轴向分布第98-100页
   ·搭接螺旋通道流动分析第100-108页
     ·流场流线分布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速度分布第101-108页
   ·换热管束表面热流密度分布第108-109页
   ·横向与纵向切面物理量分布第109-116页
   ·结构参数对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第116-129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对性能的影响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·搭接量对性能的影响第119-126页
     ·折流板结构参数的选择第126-129页
   ·结构参数对熵产的影响第129-134页
     ·螺旋角对熵产的影响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·搭接量对熵产的影响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·与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熵产比较第133-13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4-137页
第5章 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数值模拟研究第137-161页
   ·引言第137页
   ·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结构特点第137-138页
   ·物理模型第138-139页
   ·螺旋通道对流传热轴向分布第139-141页
   ·壳程流动分析第141-147页
     ·流场流线分布第141-142页
     ·速度分布第142-147页
   ·壳程传热分析第147-148页
   ·典型切面物理量分布第148-150页
   ·壳程传热与阻力性能分析第150-156页
     ·传热性能分析第150-152页
     ·阻力性能分析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·综合性能分析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·与1/4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比较第154-156页
   ·与1/4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熵产比较第156-157页
   ·强化传热的场协同分析第157-16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60-161页
第6章 六分扇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实验第161-173页
   ·引言第161页
   ·实验元件第161-162页
   ·实验系统第162-164页
   ·实验流程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·实验准备工作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165页
   ·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165-167页
     ·换热量与系统热平衡第165-166页
     ·总传热系数第166页
     ·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第166-167页
   ·实验不确定度分析第167-168页
   ·实验结果分析第168-1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72-173页
第7章 结论与展望第173-176页
   ·主要研究成果第173-175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175页
   ·展望第175-176页
参考文献第176-184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得奖励情况第184-186页
致谢第186-187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87页

论文共1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被动调Q拉曼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
下一篇:多西紫杉醇诱导前列腺癌PC-3细胞凋亡及耐药前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