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一、信访制度概述 | 第14-23页 |
(一) 信访的概念和类型 | 第14-16页 |
1. 信访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2. 信访的类型 | 第15-16页 |
(二) 信访制度的历史变迁 | 第16-20页 |
1. 信访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孕育和萌芽 | 第17页 |
2. 信访制度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7-18页 |
3. 信访制度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化 | 第18-20页 |
(三) 信访制度的功能 | 第20-23页 |
1. 公民参政议政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2. 公民权利救济的功能 | 第21页 |
3. 监督权力运行的功能 | 第21-22页 |
4. 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和参考的功能 | 第22-23页 |
二、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23-30页 |
(一) 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5页 |
1. 信访机构职能过宽,效率低下 | 第23页 |
2. 信访机构权责失衡、运行不畅 | 第23-24页 |
3. 信访制度缺乏程序规范和终结机制 | 第24页 |
4. 信访制度缺乏合理考评机制和准确定位 | 第24-25页 |
(二) 造成我国信访制度困境的原因 | 第25-30页 |
1. 思想方面:人治思想与法治思想交叉并存 | 第25页 |
2. 体制方面:现实民主政治体制不健全 | 第25-26页 |
3. 管理方面:行为规范不完善、落实不到位 | 第26-27页 |
4. 制度方面:司法制度缺位 | 第27-30页 |
三、域外民众权利诉求机制概述 | 第30-33页 |
(一) 域外公民的权利诉求机制 | 第30-31页 |
1. 瑞典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 | 第30-31页 |
2. 法国的调解专员制度 | 第31页 |
3. 日本的苦情处理制度 | 第31页 |
(二) 域外民众权利诉求机制的共性特点 | 第31-33页 |
1. 程序的规范性和公开性 | 第32页 |
2. 职权的独立性和广泛性 | 第32页 |
3. 资质的严格性和权威性 | 第32页 |
4. 工作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| 第32页 |
5. 处理措施的非强制性和补充性 | 第32-33页 |
四、完善我国信访制度的建议 | 第33-43页 |
(一) 当前信访制度改革争论的主要观点 | 第33-35页 |
1. 强化信访制度的观点及依据 | 第33-34页 |
2. 弱化信访制度的观点及依据 | 第34-35页 |
3. 笔者的观点 | 第35页 |
(二) 法治化路径下信访制度改革 | 第35-43页 |
1. 协调和整合信访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制度的关系 | 第36-39页 |
2. 借鉴和吸收域外民众权利诉求机制的经验和做法改革 | 第39-40页 |
3. 完善和改进信访制度的整体设计 | 第40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47页 |